欧盟“绿色新政”黯然失色
几年来,欧盟一直致力于能源、气候和环境政策改革,并出台了多项立法配套措施。但是,欧盟绿色步伐近期明显放缓。在经济困难时期,人们更关心的是本国的民生发展,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思想逐渐占据上风。不论是环境立法方面的阻力,还是产业政策调整陷入无休止的讨价还价,2050年净零目标的实现势必受到拖累。
4年前,新当选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绿色新政”时,曾赢得世人称赞。几年来,欧盟也一直致力于能源、气候和环境政策改革,并出台了多项立法配套措施。但是,欧盟绿色步伐近期明显放缓。不论是环境立法方面的阻力,还是产业政策调整陷入无休止的讨价还价,2050年净零目标的实现势必受到拖累。
去年以来,俄乌冲突及异常气候导致欧洲能源价格暴涨并引发通货膨胀,欧盟内部反对继续执行绿色协议的声音不断。一些成员国领导人甚至呼吁停止出台新的绿色法律,欧洲议会的右翼团体则公开反对生物多样性立法。凡此种种,都反映了在经济困难时期,人们更关心的是本国的民生发展,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思想逐渐占据上风。
日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比利时首相德克罗呼吁暂缓推出新的绿色立法。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即到明年欧洲选举前都不会通过新立法了。一段时间以来,欧洲议会围绕《自然恢复法》展开激烈斗争。该法是欧盟绿色协议的支柱目标之一,旨在到2030年恢复20%的陆地和海域自然风貌。但该法也引起了极大争议,原因是各成员国都或多或少受到来自农民和农业利益集团的游说压力,而中右翼的欧洲人民党则表示坚决反对,并发起了一场反对该法的运动。为此,欧委会不得不进行修订以便推动该法进入下一阶段的最终谈判。由此看来,各成员国已经从原先的自然恢复立场大幅后退。当前欧洲政治已经在为明年的大选做准备,欧洲保守党和中右派正在尝试建立新联盟,环境政策有可能成为其首要攻击目标。这种政治格局的新变化,使得所有涉及农业和土地利用相关问题的立法变得愈加复杂,新的环境立法几乎不可能获得通过。
产业政策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尽管欧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和脱碳目标,但未能实施连贯的产业政策来支持这一目标。例如,各国原本希望迅速达成一致的电力市场改革计划,却因核电争端被推迟,这反映出欧盟成员国内部在诸多方面存在巨大分歧。同样,原先设想的更广泛的产业脱碳政策已经被《净零工业法案》所替代,仅限于吸引并促进欧洲内部的绿色转型技术发展。难怪有关专家认为,如果欧洲想要面对中国、美国及其大规模的绿色产业政策竞争,就需要利用单一市场和规模经济采取共同行动,否则欧洲很难在全球层面发挥作用。然而,有关产业政策涉及欧盟成员国的部分国家主权,也牵扯到内部竞争,往往出现各不相让的局面。
说到底,还是因为缺钱。发展绿色产业需要巨额国家补贴和产业资金持续注入。根据一份欧盟审计局报告,欧盟每年划拨约870亿欧元用于实现其气候目标,这还不到实现2030年目标所需总投资约1万亿欧元的十分之一,这意味着其余部分将需要来自国家预算或私人投资。
冯德莱恩深知其中奥妙,因此在去年底提议建立欧洲“主权基金”。她说,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激发强大的欧洲工业力量,这需要欧洲共同的产业政策和共同的欧洲资金。但是,如今捉襟见肘的欧盟财政预算入不敷出,让成员国追加100亿欧元预算也是杯水车薪,无法支撑庞大的绿色产业计划,更没法同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及其用于清洁能源投资的3700亿美元相提并论。欧洲“穷国”迫切需要主权基金的扶持以发展国内能源及环境产业,而“富国”则不肯再掏钱,认为从原先的8000亿欧元新冠复苏基金中挪用一部分就行了。所谓的气候主权基金最后也可能不了了之。然而,对绿色产业政策的切实需求却越来越大。随着欧盟越来越接近将排放量减少到净零的目标,整个欧洲工业格局都会彻底改变。
当然,能够保住现有成果也实属不易,“绿色浪潮”毕竟给欧洲乃至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确保欧盟各成员国顺利实施已经通过的各项气候立法,将是新一届欧委会的主要任务。否则,欧盟再美好的气候和能源目标也将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