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澳央行加息推高民众房贷负担

经济参考报

  为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胀水平,澳大利亚央行3日启动11年来的首次加息,并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继续提高利率。不少分析指出,这次加息预计将进一步抬高澳大利亚房贷等生活成本,可能给总理斯科特·莫里森谋求连任带来负面影响。

  11年来首度加息

  澳大利亚央行3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35%,这也是澳央行自2010年11月以来首次加息。在当天发布的声明中,该行还宣布将外汇结算余额利率从零上调25个基点至0.25%。

  澳央行行长菲利普·洛在声明中表示,现在是部分撤出特别货币政策的合适时机。当前,澳大利亚经济体现出韧性,通胀水平上升快于预期,工资水平也在上涨,加之现在利率较低,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是合适的。

  洛表示,尽管澳大利亚通胀率仍低于大多数其他发达经济体,但其上涨幅度已明显超过预期,预计在短期内还将进一步上升。

  他表示,央行董事会致力于将澳大利亚的通胀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继续加息;将持续关注各种信息,以决定加息的时机和幅度。

  疫情暴发后,澳央行曾三度降息,2020年11月将利率降到了0.1%的历史低位。去年11月,洛还曾表示,尽管由于疫情引发的通胀水平升高,利率预计将在2024年之前都维持在历史低水平。

  但是,随着澳大利亚通胀水平不断升高,市场对央行加息的预期不断上升,尤其是在上周最新的通胀数据公布之后。澳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2.1%。在截至今年一季度的12个月里,CPI上涨5.1%,为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澳通胀水平已远高于央行设置的2%-3%的通胀目标。像许多其他经济体一样,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趋势尤为明显。近期澳大利亚的洪灾导致食品短缺,住房成本上升也助推通胀走高。

  民众房贷负担加重

  金融服务公司AMP的分析师沙恩·奥利弗表示,此次澳大利亚央行加息的幅度大于预期,但预计还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拖累,因为利率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到今年年底,预计利率水平将升至1.5%,明年年中将升至2%。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商学院教授彼得·斯旺表示,这次加息比市场预期的来得更快、幅度更大,但通胀问题并不会在短期内解决。与此同时,随着加息,贷款人将面临更大经济负担。

  法新社的报道称,澳大利亚央行预计还将进行一系列加息行动,这对澳大利亚经济或带来严重影响。更高的利率水平将推高债务负担本已沉重的家庭的借贷成本。在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国民休闲活动”。在薪资增长缓慢的背景下,澳大利亚的房价已经连续数年快速上涨。悉尼和墨尔本已经位列全世界居住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中。

  美联社报道称,2021年澳大利亚住宅售价上涨了24%。住房成本的飙升使澳大利亚成为民众债务负担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将难以应对成本的进一步上升。

  按照路透社的说法,这次加息将使数以百万计澳大利亚民众10多年来首次面临住房贷款利率上升的压力。通胀水平远高于民众收入增长速度。

  经济前景引发担忧

  不少媒体分析认为,澳大利亚央行的此次加息引发有关澳大利亚经济健康状况的激烈政治争论,这距离5月21日澳大利亚即将举行的联邦议会选举仅有数周时间,对谋求连任的莫里森而言不是好消息。

  据悉,此次选举后的议席变化关系到执政党派和总理人选变更。近期多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莫里森领导的自由党-国家党执政联盟支持率落后于最大反对党工党。

  莫里森3日说,他对民众生活成本增加和房贷还款压力增大感到同情,政府已出台减税措施,相信选民能够理解加息举措是由于国际事件影响而非政府治理经济不力。

  莫里森把澳大利亚通胀水平高涨归因于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受阻,以及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能源供应受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大的冲击。但工党指出,澳央行加息是莫里森政府治理不力导致本国经济趋弱的证据。

  法新社的报道称,数十年来,澳大利亚依赖其丰富的天然气、煤炭和铁矿石等资源数次抵御了全球的金融逆风,一直维持了经济增长和较高的生活标准。但是有关这种良好经济状态面临终结的担忧正在升温。2020年年初,澳大利亚经济30年来首度陷入衰退,主要原因包括疫情的冲击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成本不断上升。

  多名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导致澳大利亚发生洪灾、林火、台风和干旱的频次增加。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的数据显示,今年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洪灾造成了约33.5亿澳元(约合24亿美元)的保险损失,堪称澳大利亚历史上损失最严重的洪灾。

  洛表示,目前对于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前景依旧持乐观态度,预计今年经济增速为4.25%,明年增速预计为2%。洛提及,全球经济增长仍然面临俄乌冲突和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