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全球交易所接二连三“宕机” 背后暗藏利益博弈

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地时间10月19日,欧洲最大证券交易所运营商——泛欧交易所出现技术故障,导致欧洲数家证券交易所被迫暂停逾两小时的交易,创下过去两年以来泛欧交易所最大规模的交易停止状况。受此影响,复盘后欧洲股市一度出现恐慌性下跌,拖累欧美股市下跌收盘。

  泛欧交易所发言人对此表示,这起交易故障主要是由一个负责管理数据持久性的系统出现技术故障所导致。

  无独有偶,本月初东京证券交易所也因系统技术故障不得不暂停交易一整天,触发日本证券交易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技术故障。

  目前,东京证券交易所使用的股票交易系统是由日本富士通公司设计开发,去年11月刚进行了技术更新,但在短期内仍出现技术故障。有机构分析,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技术故障很可能出现在硬件系统,即在此前技术升级过程——在产品集群进行扩充并增加撮合交易引擎数量过程里,由于硬件搭建“出错”,导致不同金融产品转发到不同撮合产品集群时出现某些数据传输差错。

  4个月前,新西兰证券交易所因连续5个交易日遭遇“黑客”攻击而被迫“宕机”。今年2月,全球第8大证券交易所——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一度宣布因“订单系统技术问题”暂停股票交易。

  在业内人士看来,全球证券交易所接二连三地遭遇技术故障背后,是他们在IT技术的投入明显不足。甚至不少证券交易所依然使用基于数据库的撮合技术进行交易指令撮合结算,但这种撮合技术已被证明存在可靠性较差、处理速度较慢且无法满足用户交易指令增长等问题。

  CMC Markets UK Plc首席市场分析师迈克尔·休森(Michael Hewson)明确表示,今年以来众多证券交易所出现与技术有关的问题。这表明交易所在IT技术方面投资不足的状况已变得相当突出。

  面对一系列技术故障所引发的投资者质疑,近日越来越多证券交易所纷纷寻求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比如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表示,日本相关部门正在评估东京证券交易所的系统升级维护计划,以避免技术故障再度发生。

  泛欧证券交易所在宣布欧洲中部时间10月19日17:30之后的所有交易均无效,确保市场平稳开盘同时,也在积极联系技术服务商提升撮合交易结算运营系统的稳定性。

  一位熟悉证券交易所技术系统的金融科技公司主管坦言,要彻底杜绝证券交易所再度陷入技术故障与交易暂停窘境,一方面需要交易所方面加大IT系统的投入,引入全球最新的、兼具高速执行与高度灵活的电子交易系统,另一方面也需要交易所与各大证券公司做市商优化数据接口标准,避免两者数据接口标准不一触发新的技术障碍与数据管理故障。但这很可能撬动不少证券公司做市商的“业务奶酪”,遭遇后者的抵制。

  技术故障背后的利益博弈

  多位熟悉交易所运营技术的金融科技公司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今年以来多家证券交易所接连出现技术故障,的确有点不同寻常。

  通常情况下,为了防范技术故障出现,证券交易所都会引入多机热备份技术,即将一组撮合交易引擎部署成互为备份的撮合交易引擎集群。若一台正在运营的撮合交易引擎出现故障无法继续工作,那么系统就会选取另一个备份引擎迅速“接手”确保整个撮合交易系统正常运行。

  “但是,这种多机热备份技术同样存在一大弊端,就是多台互为热备份的撮合交易引擎未必能保证彼此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前述金融科技公司主管透露,一旦出现数据差异(比如交易系统输入的订单顺序因网络传输发生乱序),再多的热备份的撮合交易引擎也无力“接手”,导致整个交易系统全面出现技术故障。

  在他看来,泛欧证券交易所很可能遭遇类似的数据非一致性问题,才导致数据管理呈现持久性差异,令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导致技术故障与交易暂停。

  这种技术隐患在不少全球证券交易所不同程度存在。此前有技术服务商向某些国家证券交易所建议引入内存状态机复制技术,即将撮合交易数据复制多份并部署到撮合系统里的多台撮合引擎,但每个撮合引擎副本从相同的初始状态开始运行,当撮合系统收到网关发来订单时,每个撮合引擎都会撮合这个订单并依次产生交易记录。如此好处是即便正在运转的撮合引擎出现技术故障,无需数据传送过程的一致性要求,其他引擎就能迅速接手确保交易结算系统正常运转。

  “但是,不少海外证券交易所却不愿对此进行巨额投入。”多位业内人士均指出。这背后,一方面海外众多证券交易所属于公众持股公司,董事会与主要股东基于财报“好看”考量,担心巨额技术投入未必能在短期内换来相应的业绩提升,便不愿在IT方面增加投入,另一方面他们知道单靠交易所更新撮合交易技术系统也“无济于事”,因为整个交易系统处理效率与可靠性的提升,还需要各大证券公司与做市商投入资金,与交易所同步优化数据接口标准。

  记者多方了解到,不少海外做市商与证券公司未必愿意这么做。因为这等于动了自己的奶酪——近年,众多投行自己开发了暗池交易,向客户提供场外撮合交易服务以赚取服务费,再择机将这些撮合交易指令拿到交易所“登记”,若交易所撮合交易技术系统持续进步令大量客户流向交易所交易,无疑会导致投行流失大量业务收入。

  一家美国投行人士透露,海外交易所也知道其中的利益关系,鉴于投行做市商与证券公司掌握大量客户与交易量,他们也不敢轻易“得罪”。其结果是众多证券交易所的凑合交易技术水准远远赶不上金融科技研发步伐,在当前高频交易与程序化交易日益流行的今天,他们相对落后的数据管理与结算系统无法及时处理极高并发的交易指令,导致整个数据管理与交易系统算法模型“出错”,进而触发技术故障与交易暂停事故。

  交易所并购兼并未必治本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IT技术系统投入短板,越来越多国际证券交易所正通过兼并重组方式“解决”。

  10月9日,泛欧交易所联合意大利主权财富基金、联合圣保罗银行,以43.25亿欧元从伦敦证券交易所收购意大利交易所。

  泛欧交易所首席执行官斯蒂芬·布纳对此表示,这次并购有助于泛欧证券交易所在欧盟建立一个领先的市场基础设施,通过建立上市和二级市场及衍生金融债券市场,推动证券交易业务组合与新资产类别多样化。

  此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并购NYMEX,一个重要原因是高度认可 NYMEX 的 ClearPort 结算系统,有助于提升CME的交易结算稳定性与处理效率。而NYMEX引入CME,则看中后者的CME Globex交易系统,令自身期货交易品种快速实现24小时不间断交易结算。

  在一家向海外证券交易所提供技术支持的金融科技服务商看来,此举却是治标不治本。究其原因,一是这些证券交易所通过兼并重组所获取的交易系统与结算技术,主要是基于业务版图扩张与产品创新(创造更多业务收入),未必是基于构建持续可靠的交易技术系统,二是在兼并重组后,证券交易所主要股东鉴于尽快收回收购成本考量,不大愿对交易技术系统升级追加投入,导致它们很快赶不上金融科技进步节奏。

  “更重要的是,目前很多证券交易所侧重于将资金资源投向数据类产品研发推广以获取更多元化的收入,却忽视数据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他指出。这导致大量资金被投向数据应用,而不是数据安全与处理可靠性,由此造成近年证券交易所被黑客攻击导致系统宕机的触发几率日益增加。

  在这位金融科技服务商看来,本月以来泛欧证券交易所与东京证券交易所接连出现技术故障,或许给全球证券交易所都做了无形的警示——若再不加强数据管理安全性与系统运营可靠性的投入,技术故障迟早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若大量投资者因交易所技术故障频发而流失,证券交易所的业务扩张版图反而会“因小失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