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或面临新一轮震荡
疫情拐点未现 经济冲击加速
本周,国际金融市场再度见证“历史性时刻”。继此前美股大涨大跌并数次触发“熔断机制”后,4月20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跌至历史性的“负油价”。此外,过去五周内,美国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达2645万,这意味着自2009年11月以来新增的就业岗位被悉数“抹去”。
业内人士称,美国疫情向经济基本面加速传导,或成为美股新一轮震荡驱动器。
油价跌入负数
4月20日,投资者再度见证历史。
当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早盘低开,盘中持续走低,尾盘加速下跌,收盘时罕见跌入负值。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55.90美元,收于每桶-37.63美元,跌幅为305.97%。
市场人士称,原油价格出现负值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近期全球经济增长担忧骤增导致市场对原油需求预期下降,欧佩克甚至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出现“历史性”倒退。其次,受产能过剩影响,全球原油库容告急,加剧供求失衡趋势。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多个非欧佩克产油国日前达成的减产协议无助于缓解4月原油供应过剩,油价需进一步走低来倒逼更多油气公司减产或停产,从而使市场恢复供需平衡。再次,纽约原油2005合约交割日临近,在期货合约移仓换月时,价格通常会出现跳空现象。
澳大利亚阿克西公司全球市场首席策略师斯蒂芬·英尼斯指出,由于溢价集中于远期原油期货合约,近期合约交易价格出现大幅折价,即将到期的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受到非常大的挤压。
瑞银财富管理表示,市场忧虑美国石油储存空间已满,纽约油价20日历史性跌至负值,主因5月期货合约到期,加上期货交易量薄弱,相信油价在未来数周将持续承压。
雷斯塔能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石油市场负责人比约纳尔·通海于根强调,全球石油供需不平衡问题开始真正通过价格显现出来。由于原油生产继续处于相对未受影响状态,石油储备设施正日渐被填满。
道富环球市场多元资产高级策略师Daniel Gerard指出,目前这场石油库存危机至少在几个月内不会消失,这意味着市场将继续看到现货期货的反复波动。除非沙特、俄罗斯和美国达成一项重大协议(这似乎极不可能),否则低油价将持续下去,至少年内油价都将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失业潮汹涌
除油价外,本周还有一项纪录诞生。
4月2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截至4月18日的当周,总计有442.7万人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高于预期的420万,这是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连续第5周破百万,但较此前一周的523.7万有所放缓,申请人数连续第三周回落。
结合之前四周的失业申请报告,过去五周内,美国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达2645万,这一数字已远远超过自2009年11月后美国增加的2242.4万个非农就业岗位。
实际上,在这波失业潮中,美国前四周累计初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已达2202.5万,离2242.4万还差39.9万。第五周数据一出,美国11年来的就业增长被彻底抹去。
失业数据不佳,投资者开始关注美联储会否实施负利率。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Kristina Hooper表示,美国实施负利率的可能性极低,但会长期保持宽松政策。美联储已见识过欧元区实施负利率带来的后果,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已多次明确表示,更倾向于利用其它货币政策工具,例如前瞻性指引政策和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相信美联储将竭尽全力运用一切其它货币政策工具,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实施负利率。
中国资产或迎良机
美股会否二次探底?资金又该去向何方避险?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称,对美股而言,新一轮风险冲击正在生成。3月24日至今,得益于美国超常规政策刺激,市场出现持续反弹。近期随着反弹力度渐次减弱,市场走势重回不确定性轨道,本轮市场巨震的长期拐点尚未来临。
近期,美国疫情向经济基本面加速传导,或成为美股新一轮震荡的驱动器。对美国而言,疫情拐点仍需时日,经济冲击正加速到来。部分机构认为,中国资产或迎良机。
瑞银财富管理表示,对新兴市场股票保持中性看法,但看好中国市场。该机构预期今年由于采购经理指数、大宗商品价格及新兴市场货币走低,新兴市场企业盈利面临下修压力。由于中国最先走出疫情高峰及开始解除防控限制,加上宏观经济指标出现触底迹象,市场流动性充裕、消费及房地产市场回暖,中国有望带领亚洲新兴市场股票跑赢总体新兴市场股票近6%。
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指出,中国可能是唯一会在2020年实现GDP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他表示,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中国在疫情之后的经济发展。尽管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地区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中国有许多独特之处,例如人口结构等。首先,中国采取的强有力疫情控制措施,使新增确诊病例的感染曲线趋向平缓,但许多其他国家未能成功复制这些经验。其次,在疫情爆发前,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就很强劲,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在去年年底出现反弹。此外,中国没有经历在世界其他地区看到的疫情造成的失业潮,相信中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续一月份农历新年前的强劲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