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半导体贸易争端升温
近期日本限制韩国半导体关键材料进口,日韩贸易争端进一步升温。由于日本限制韩国显示及半导体用PI、光刻胶、氟化氢等关键材料进口,导致韩国7月半导体出口大幅下降。官方数据显示,韩国7月前20天出口同比下降13.6%。虽然7月整月出口数据还未出炉,但业内人士预测7月出口同比减少的可能性极高,这将是韩国出口连续第8个月下滑。
更为严峻的是,数据显示,2018年韩国出口总额为6049亿美元,其中半导体出口126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0.9%,占GDP比重6.7%,半导体可谓韩国的重要经济命脉之一。
7月18日,韩国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1.50%,同时下调经济和通胀预测。据报道,继近期三星“太子”李在镕飞往日本解决关键半导体材料断供问题后,韩国另一大半导体存储芯片制造商海力士CEO李锡熙7月21日也飞赴日本。韩国两大半导体厂老板先后出面救火,显示韩国半导体产业似乎未找到破解日本锁喉之道。
雪上加霜的是,最新消息显示,日本最快将于8月2日举行内阁会议,处理将韩国排除在“白名单”之外的出口贸易管理令修订案。韩国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洪楠基表示,如韩国被排除在“白名单”之外,日对韩出口限制对象有可能扩大至电动汽车、化学、精密仪器等领域。
但分析人士表示,日本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优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如今在半导体产业牌桌上,仅剩美国、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而日本仅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方面有竞争优势。
日本断供韩国,韩国的本能反应就是建立自己的半导体材料供应体系,计划每年投入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8.8亿元),推进对半导体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的研发。三星也公开表示,要在韩国本土建立高纯度氟化氢工厂,以实现关键原材料的自主可控。
韩国的“锁喉”之痛,中国应引以为戒。目前,中国的半导体芯片国产化率不到20%,每年芯片进口额超过原油,市场需求远超韩国。日本或许瞄准中国市场,并不担心失去韩国买家。
业内人士指出,半导体材料技术壁垒高,高端依赖进口,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国内企业长期研发投入和积累不足,在国际分工中多处于中低端领域。随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实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开始运作,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6532亿元,同比增长20.7%,2019年更有加速之势。
值得注意的是,A股市场上资金已闻风而动,提前布局半导体产业。A股半导体指数年初至今涨幅已超过40%,67只成分股中50只年内上涨,3只年内涨幅翻倍,25只涨超40%。尤其是7月,该指数大涨8.34%。分析人士称,日韩争端导致韩国半导体出口锐减,直接给国内半导体产业带来机遇。对国内半导体行业而言,政策、资金、需求均已到位,在汽车电动化、工业自动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需求带动下,半导体产业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