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购物季美零售股遭抛售
行业增长预期大打折扣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进入2019年,零售业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能会打击消费者的积极情绪,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借贷成本上升、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同样引发市场忧虑情绪。
首先随着原材料进口成本的提高和工人短缺带来的工资成本上行压力,市场担忧美国零售业的利润率将受到严重影响。普华永道分析师表示,尤其物流和运输方面成本的提高,将严重影响零售商的运营,“他们很难雇到仓库工人和卡车司机,而能够提高竞争力的唯一方法就是增加工资。”而工资等成本的增加最终会反映在商品定价上,较高的价格将导致消费萎缩。
同时,美联储完成了年内四次加息、明年加息路径依旧扑朔迷离,也对零售业带来不利影响。较高的利率意味着拥有大量债务负担的零售商的借贷成本将上升。
美国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此前强劲的经济增长推动了市场的消费热情,然而随着税改等政策效果正在慢慢消退,多数机构预期美国经济在2019年不会再重复今年的高增长。
此外,继美国传统零售商去年关闭近7000家门店后,目前多数机构数据显示,美国零售业的寒冬仍在延续。咨询公司Cushman&Wakefield预计,2018年美国恐再关闭12000家以上的商店。商用地产公司CoStar数据同样显示,今年美国近四分之一(约310家)的购物商场正濒临破产边缘。不过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认为,目前绝大多数零售商是通过关店方式来精简不必要的零售网络,以创造最大价值,这意味着行业正在经历洗牌而并非大规模崩塌。
值得关注的是,处在变革中的美国零售业,其赢家和输家的差距在扩大。市场研究机构Adobe digital insights表示,能够提供最简单购物体验的零售商将成为赢家。目前龙头零售商正在试图通过科技赋能提供更优购物体验。其中沃尔玛已经于4月提交了专利申请,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导购服务中,以期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亚马逊也正在借力人工智能技术推出个性化推荐服务。据市场机构Gartner研究,至2020年85%的零售互动将由人工智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