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调创造布局机会
2018年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大部分投资者更加重视确定性成长,追求确定性收益。因而,针对医药生物板块的行情,机构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不过多数机构当下仍表示看好医药生物板块后市。
东吴证券表示,2018年医药行业业绩拐点明确,行业估值仍低于历史平均,仍是慢牛的起步。一方面2016年、2017年医药指数基本没有上涨,但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在15%以上,行业估值得到充分消化。另一方面,2018年第一季度上涨的股票极为集中,大量的二线龙头并未表现。经历了年初至今的涨幅,部分一线龙头公司的估值处于历史高位,但这些公司往往在行业地位和业绩确定性上都比较强势,在医药行业“去芜存菁”的过程中,一线龙头有不可比拟的“护城河”,继续看好这类公司的长期价值,并建议逢低配置。
中银国际证券指出,A股医药板块业绩增长与估值相匹配,目前不存在泡沫化,主要矛盾是板块内部估值分化。多数投资者觉得年初至今医药涨幅过大,估值特别贵,实际上仅是市场比较认可的少数个股如恒瑞医药、片仔癀、创新药主题、疫苗主题等创下历史最高估值水平,但是大部分个股估值水平处于低位,如中药板块、医药商业、大部分创业板股票。2018年医药板块估值约35倍左右,处于2008年以来历史中位水平,不存在泡沫化,主要矛盾是内部估值分化严重。首先,对于未来3年能保持年均20%左右稳定增长、相对抗周期性的医药行业来讲,PE35倍是一个合理估值水平。其次,医药板块内部估值分化严重,多数公司的市场预期已经下降,风险已经暴露在消化,基本面正在改善,大量估值处于历史地位水平的公司将存在系统性战略性机会。长期来看,在行业政策等利好行业强者背景下,仍建议长期持有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
分析人士指出,当下稳定增长的消费类仍是投资的理想板块。在大体量的消费类板块中,医药板块以内需为主,终端需求旺盛并且稳定增长;投资角度来看,相较其他消费板块,2017年滞涨,累积涨幅相对较小,投资仍具有较高性价比。因而此前的回调恰恰为看好板块的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上车”机会。 (黎旅嘉/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