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企业的经营不善叠加融资渠道受限的影响,今年以来债务违约事件频频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了解到,面对违约事件,银行、信托、券商资管正在动用各种资源与手段,包括压缩信用贷款、存量业务排查;加强新增项目风控要求、完善内部信用评级;舆情监测、加强投后管理等“十八般兵器”齐上阵,尽力避免“踩雷”。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债券市场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利率风险切换到信用风险,信用紧缩和风险释放尚未到达高峰,信用债投资仍险象环生。对于资管机构而言,除了做好风控外,如若出现违约还要及时跟踪分析,做好与投资者的沟通。
紧盯存量业务
华东某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公司近期启动了客户存量债务排查工作,对客户早于银行债务到期的其它债务做一个全面评估,排查这些债务是否会影响到后期还款的安全性。”
某信托公司人士指出,公司现在对存续项目投后管理非常重视,检查频度提高,原来只负责审核项目的风控合规、业务管理等中后台人员,现在不仅要看报告来审项目,还要到企业现场去做投后管理,确保项目不出现问题。
此外,面对违约事件频发,有些信托公司还增加与交易对手的沟通频次,加强企业财务状况监控,重点行业或者地区会加大关注力度,有些出现风险苗头的可能会提前要求还款或者增加增信措施,甚至采取舆论施压的手段。
券商资管方面也不敢放松,有券商资管人士表示,公司近日专门召开了固收会议,充分讨论信用债违约情况,会上要求,不能抱侥幸心理,要全力做到不踩雷。
业内人士表示,并非所有债券违约前一点迹象没有,例如,有些发债主体的资产增长很快,但没有明确经营方向、规划,主营业务不是特别清晰,对这类企业的偿债能力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