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违约趋常态 机构忙“扫雷”
- 债务违约“露峥嵘” 机构防雷总动员 (05/24 07:49) 面对违约事件,银行、信托、券商资管正在动用各种资源与手段,包括压缩信用贷款、存量业务排查;加强新增项目风控要求、完善内部信用评级;舆情监测、加强投后管理等“十八般兵器”齐上阵,尽力避免“踩雷”。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债券市场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利率风险切换到信用风险,信用紧缩和风险释放尚未到达高峰,信用债投资仍险象环生。对于资管机构而言,除了做好风控外,如若出现违约还要及时跟踪分析,做好与投资者的沟通。
- 违约潮真相:还钱高峰己至,谁来为那场“资产荒”里的“负债狂欢”买单? (05/18 07:42) 进入5月份,又有中安消、盛运环保、神雾环保、凯迪生态等多家上市公司出现债务违约。与此同时,在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等“非标”领域,近来也频频曝出“兑付危机”,其中不乏融资主体为上市公司的产品。面对着滚滚而来的债务违约潮,人们开始疑惑:这是怎么了?
- 债券违约善后处理:政府主导为主 市场化机制待建 (05/18 08:46) 自2014年超日债打破刚兑首度违约以来,类似风险事件就时有发生,“违约”对于债券市场而言不再是个陌生的概念。尽管如此,违约后的处置仍然没有一整套可供普遍适用的模式。信用风险相关方人士表示,从这两三年违约案例来看,目前市场上的违约债券处置主要是地方政府介入主导,将来大规模出现的情况下,应该有一套市场化的机制。
- 违约连发:货币潮退 “裸泳者”现身 (05/17 07:51) 4月以来,一连串的负面事件,将信用风险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一连串风险事件,有不少值得关注的点,但大多指向再融资环境恶化这一共同的背景。去年以来,在严监管环境下,信用创造收缩、风险偏好下降,货币潮退之后,高杠杆运营的“裸泳者”开始暴露。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违约事件出现。那些财务杠杆高、融资渠道窄的主体应重点盯防。
- 信用风险事件多发 公私募开启“扫雷”模式 (05/16 08:07) 4月以来,受资管新规和信用风险事件持续增多等因素影响,大量债券投资机构对于低等级信用债的谨慎情绪持续发酵。当前公募私募等投资机构正从行业基本面分析、精选个券、久期调整、政策研判等多个维度,着手排查所持信用债标的和潜在投资标的的信用风险。整体来看,排雷避险正逐步成为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相关投资机构的标准投研动作。
- 违约趋于常态化 债券投资“铁饭碗”变“泥饭碗” (05/16 08:13) 今年以来信用债违约事件频发,令债市风声鹤唳,投资机构担心所持债券会否成为下一颗“地雷”。这种惊慌失措的根源来自多年来债市刚性兑付背景下形成的“铁饭碗”思维的破除。如今,投资机构深刻认识到,债券投资的“铁饭碗”变成了一摔即碎的“泥饭碗”,要想吃好这碗饭,专业能力十分重要。
- 债券违约事件频发 机构投资趋谨慎 (05/16 08:16) 今年以来,债券违约事件频发,信用风险再次吸引了市场的注意力。业内人士认为,在非标渠道受限的背景下,企业再融资成本和难度皆有提升,对其资金链构成压力,成为违约现象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未来信用债的走向,不同机构人士持有不同的看法。某公募基金信用评级分析师表示,公司今年在择券时会更加谨慎,将选择高评级的债券进行投资。
- 债券违约频发 公募基金多策略防控信用风险 (05/14 08:50) 进入2018年以来,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信托也出现多起违约案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已有10家公司旗下20只债券违约,合计债券余额多达170多亿元。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债市违约“常态化”将重新定义市场的信用风险溢价,有利于打破刚兑,同时,低风险、高等级的债券将更受市场追捧,这对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中债登首发债市风险监测报告:今年累计违约债券15支 (05/11 18:11)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11日发布《2018年4月债券市场风险监测报告》,这是中债登首次对外发布该月度风险监测报告。报告显示,4月违约债券4支,违约债券总面额为38.5亿元。其中违约债券“16富贵01”和“14富贵鸟”发行人富贵鸟为首次违约。2018年累计违约债券15支,违约债券面额128.64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25%和33.58%。
- 违约接二连三 防雷不可三心二意 (05/09 07:51) 继中安消、凯迪生态发生债券违约后,盾安控股流动性危机迎来大考,即便该公司此次顺利兑付“17盾安SCP008”,其逾百亿存续债券何去何从仍将牵动人心。而这只是近期债券违约潮的一个缩影。2018年刚过去4个月,已有17只债券出现违约,其中不乏“新面孔”。结合2017年年报、2018年一季报来看,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放缓,现金流情况恶化,整体偿债能力有所下降。机构判断,2018年信用风险仍会继续暴露,对中低等级信用债的“排雷”不可松懈。
- 防控信用风险 债市新规强化主承销商责任 (04/26 16:13) 近年来,公司信用类债券偿付违约事件时有发生。为了加强风险防范,加强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风险管理,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4日发布通知,强化主承销商在债券发行之后的后续管理。
- 债市违约双响炮,机构踩雷富贵鸟,想要避免踩雷你该如何做? (04/25 08:25) 债市波动加大之际,违约“双响炮”再现,令市场对信用风险的担忧重新升温。4月24日,富贵鸟率先“爆雷”:公司发行规模8亿元的债券“14富贵鸟”发生实质性违约。 “违约老司机”春和集团带来今天第二个“雷”:其发行规模5.4亿元的债券“12春和债”也构成实质性违约。此次债券违约事件中,谁踩到了雷?违约后续该如何处置?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雷”爆出?投资者又该如何避免踩雷?
more深度解读:加强风险管理 直面经济转型升级之“痛”
- 打破刚性兑付令风险资产定价回归风险特性,与降低整个社会融资成本并不矛盾。考虑到去年以来我国经济趋稳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经过本轮经济复苏以及供给侧改革,过去风险较大的过剩行业资产负债表修复比较明显,加上企业前期积累的现金流仍有支撑,今年债券违约仍在可控范围内,信用风险仍不是主导债券市场走势的主要矛盾。
- 在我国经济去杠杆、金融强监管、美联储缩表和加息等宏观不确定性因素较大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渠道收紧,违约发生的概率有所上升,但信用风险仍然整体可控。债市市场化发展的背景下,违约将趋于常态化,投资人应树立风险自担的投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的幻想,重视信用风险的识别,加强内部风控管理,合理进行风险分散配置。
-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市场中已有近20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公司中包括多家上市公司,金额合计超过130余亿元。换个角度看,当前曝出债券违约情况也是好事情,这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
- 2018年以来,已有17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债券余额145.64亿元。随着市场监管的趋严,去杠杆要求的提高,以新还旧没有了空间,资金链断裂风险也就不可避免了。既然下决心去杠杆,就不要怕蹚债券违约“雷区”。在改革过程中,“雷区”有的是,就看如何去蹚,如何去排雷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