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资美元债发行量翻10倍:银行放量、城投近乎绝迹
随着国内融资环境的收紧,今年以来,中资企业海外发债的势头颇猛。
“今年上半年亚洲区(不包括日本、澳洲、新西兰)G3债券(指以美元、日元或欧元计价的债券)发行状况良好,整体较去年增长82.1%,属于亚洲地区较好的年景。从占比来看,中资企业发行的美元债约占60%,为亚洲地区最高。”德意志银行资本市场北亚区总监李民宏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2017年中资企业美元债发行规模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因为“2016年发少了。”
彭博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资美元债发行1334只,规模总计1682亿美元。相比2016年同期的144只和560亿美元,发债数量翻了近十倍,发债规模大约翻三倍。
其中,银行发行的美元债占比最高,达46%,市场人士分析,这主要得益于监管的宽松和银行资本补充压力的综合驱动;房地产企业发行规模占比15%,位居第二;而2015-2016年间风头无两的城投类美元债,今年几乎绝迹,上半年仅发行了2只,总规模8亿美元。
短期海外融资需求高涨
中资美元债数量上的快速增长背后,债券期限开始呈现短期化趋势,这源于监管部门的收紧。
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固收研究主管张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2017年上半年,发行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美元债数量和占比明显增多,共985只,占总发行量的73.84%;相比之下,2015年债券发行期限均在一年及以上,2016年上半年发行3只期限1年以内的美元债,下半年增长到118只,占总发行量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从境外借入一年期以上资金,需要得到发改委的批复,而一年期以下不需要。”张瑜解释,“因此在境内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企业海外短期融资需求高涨。”
发债主体结构上也发生较大变化。彭博数据显示,2016年,共发行42只城投类美元债券,总规模125.8亿美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86.37%。但2017年上半年,城投美元债仅发行2只,规模8亿美元。
“境外投资者对国内城投公司美元债需求还是比较强的。”某中资银行香港分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城投美元债存在隐性政府担保,具有高票息、低风险的特征,但随着政策加码,今年海外投资者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