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紧”与“资产荒”并存 债市跨年“红包”不好抢
跨年配置行情仍可期
近期收益率的震荡下行,令不少市场人士重燃对跨年“红包”的期待。从历史经验来看,债券市场一般都存在所谓的跨年配置行情,即每年12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收益率在配置需求的推动下较大概率会出现下降。有观点认为,在“钱紧”与“资产荒”并存的背景下,配置需求仍是债市的“稳定器”,若后续资金面表现好于预期,尤其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后,人民币贬值压力阶段性缓解,债市的跨年配置行情仍有较大概率出现。
据悉,收益率容易在12月份到次年2月份这段时间出现下降,背后是有依据的。首先,年底年初一般都是债券供给最少的阶段。其次,从投资者角度来看,一年之计在于春,尤其是对于银行自营资金而言,早买早收益,如果不判断来年收益率会持续上升,那么与其等待更好的收益率买点,不如更早买入,更早获得票息。再次,对于一些交易型资金而言,一年结算完毕后,来年又是新的一年,交易的动力会增强。
中金公司指出,今年来看,尽管资金面偏紧导致金融杠杆放缓,抑制了部分配置需求,但明年会出现反脱媒趋势,各种高成本负债渠道的规模都会有一定放缓,比如债券回购、同业负债、理财规模、保险规模等,取而代之的是银行传统的存款等表内资金驱动加快。银行表内依然缺资产,尤其是房地产调控趋严的背景下,一旦房贷放缓,银行自营资金只能通过增加债券配置来支持资产规模扩张。国债、地方债等资产尽管绝对收益率低,但由于不占用风险资本,且票息免税,综合考核成本和收益,对银行而言仍是吸引力很高的资产。对于其他表外机构而言,配置压力依然较大,虽然近期委外速度有所放缓,但仍有不少欠配资金等待释放,一旦市场企稳,这些资金会重新出来。
“当前‘资产荒’背景仍未改变,随着不利因素缓解,未来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也将重新下行。当前银行理财及其委外资金依然充裕,险资缺资产的情况也未改变,债市一旦企稳,配置资金的进入将会有力推动收益率的回落。”中信建投证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