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食品饮料行业深度报告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本文从产品形态、包装形态等维度对比海外包装水市场结构特点及成长路径的差异,并探讨其深层次原因是消费水平以及公共供水系统的不同。展望我国饮用水市场,我们预计小包装水量增有限,首先会看到份额集中,其次有望看到价格和结构升级。大包装水刚刚起步,参照美国历史经验,量的空间可看更远,各龙头纷纷加码,打造家庭、餐饮多种消费场景。更多研究推荐阅读《农夫山泉:匠心沉淀,搬运自然》!
产品形态:纯净水、天然水和天然矿泉水有何区别?水源是产品差异的根本,纯净水来自公共供水系统,后两种水源通常是水质较优的地表水或地下水。通常情况下,矿物质含量纯净水<天然水<矿泉水。虽然产品有差异,但在即饮场景,消费者尚不能清楚区分。对比海外市场,美国包装水结构与我国类似,纯净水和天然水各占半壁江山。日本、欧洲天然矿泉水占比在80%以上,而且风味水、气泡水消费较多,瓶装水定位更像饮料。
包装形态:大包装VS小包装。1)海外对比:美国包装水经历从大到小,日欧小包装为主。美国包装水直饮消费为主,早期驱动为居民对市政供水系统的不信任,面向家庭和企业的大包装水主导市场。后来PET瓶装水代替含糖饮料,购买便捷,市场份额由20世纪初的24%提升至67%。而日本欧洲瓶装水类似饮料,规格基本在2L以下。2)差异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公共供水系统不同。天然矿泉水相比纯净水定位更高端,结构上的差异受制于消费水平的高低。另外,公共供水系统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我国自来水水质较差,大包装水除直饮外,还存在煮饭、泡茶、餐饮等多种消费场景。
竞争格局:海外包装水市场有哪些玩家?欧美市场相对分散,CR5不到50%,快消巨头、本地品牌和自营品牌三足鼎立。自营品牌凭借强大的渠道以及低价策略,在美国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日本包装水市场相对集中,CR3超过60%,三得利、可口可乐、朝日等快消品巨头主导市场。
启示:中国包装水市场如何展望?我国饮水环境目前与美国更为类似,包装水兼具刚需(代替自来水)和可选属性(代替饮料)。展望未来,1)小包装水放量增长时代已经过去,进入集中和升级阶段。首先可以看到份额向龙头企业集中,其次产品价格带的直接升级(2元向2.5元升级)以及产品结构的升级(纯净水向天然水、矿泉水升级),有望打开小包装水价格空间。2)大包装水刚刚起步,多种消费场景涌现,量的空间可看更远。长期来看,预计大包装水与净水器同时存在,饮水机逐渐被取代。参照美国经验,大包装水人均销量在37L-42L之间,我国天花板还很高。近几年各龙头纷纷加码大包装,打造多种消费场景。以农夫山泉为例,企业围绕“天然水”概念加大推广,与餐饮终端合作打造“泉水火锅”,在社区展开水质测试等消费者教育活动。而且相比550ml,5L水经销商利润率更高,铺市率在逐步提升。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问题,其他饮料替代,净水器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