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A股企稳意愿趋强 反弹仍需更多支撑

牛仲逸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两维度关注结构性机会

  眼下市场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盘走势,但是目前A股估值无论是从估值绝对值、估值结构、历史分位还是横向对比来看都处于一个历史底部。在当前时点,投资者该如何布局?

  中银国际表示,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兼具成长弹性和消费韧性的“科技消费”在消费升级时代具有巨大潜力。选择科技产业中,面向消费端的细分产业。比如,计算机硬件时代选择面向居民端的个人计算机、软件时代选择面向居民端的消费软件。这样,由于消费的需求不容易变化,从而这些企业的前景也就相对确定。因此,选择面向C端的科技产业,可以减少因为技术前景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科技消费兼具科技行业的成长性和消费行业的韧性。

  从主要的科技消费产品的平均规模增速来看,这些产品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VR、机器人、区块链和新能源等,2018年预计平均增速18.98%,2020年预计平均增速14.21%,是明显高于中国消费增速的,从斜率上来看也更具持续性和潜力。所以说,在科技的叠加作用下,这些科技消费类产品确实为传统科技市场带来了长远的额外增长。

  站在现在时点,未来几年最具潜力的核心科技消费产品主要在三个方向:智能家居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智能烹饪机器人等)、民用无人机以及VR/AR。

  国信证券表示,从结构性机会来看,建议关注两方面:第一,自上而下“宽信用”逻辑首选金融周期板块。历史数据显示,在不同的周期环境中,股市不同板块的相对收益表现大不相同。预计下半年市场会进入到“宽信用”阶段,而在“宽信用”周期环境中,周期股和金融股表现居前,且均具有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第二,自下而上关注前期因融资需求大跌幅较大个股机会。在2018年去杠杆环境下,高现金流和低负债率公司组合有显著超额收益,反之低现金流和高负债率公司组合跑输大盘。如果未来的融资约束开始缓解,上述定价因子有可能会反转,前期因外部融资承压但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有望大幅反弹。

上一页123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