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入摩” 热点并不少
中国证券报:近期“独角兽”集中上市,受到市场热捧,背后原因如何?如何把握对这类股票的投资?
魏伟:近期“独角兽”上市,引起资本市场的极大关注。优质的科技上市公司有益于更多A股投资者分享企业成长的投资收益,同样也有利于创新经济的资源回归。从已经上市的“独角兽”到CDR框架,监管层从募集资金到估值定价,特别是富士康IPO启用了战略投资者也为未来“独角兽”回归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随着CDR正式落地,A股市场成长板块将会面临加速分化,优质科技上市公司会更受资本市场的青睐。
陈大鹏:对于优质资产的追求,在经济增速下滑时最为明显。但唯有能够长期维持稳定ROE的企业方可称为“独角兽”。优质的公司以及良好的分红制度是建立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两个重要条件。
李湛:不管是从A股市场的历史来看,还是从A股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特征来看,炒概念、追热点都是A股的一贯风格。近期市场低迷,从严监管使得上市公司不能乱放消息乱炒概念。但“独角兽”、新经济是监管层推动的,又是符合支持创新发展理念的,因此成为了市场当前少数可以炒作的概念,不出意外地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但“独角兽”公司中目前也有很多处在商业模式探索和业绩发展中,在炒作估值太高的情况下,未来也会分化,因此需要提醒投资者,不要成为追热点的最后一棒。
刘伟杰:从交易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投资者应该理性参与价值投资,对于业绩持续增长、股价没有大幅拉升的优质成长股,预盈预增的股票可以适当逢低左侧买入并波段持有;而对于近期集中上市的“独角兽”企业,个人投资者参与这类次新股切忌盲目跟风追涨,要注意控制切入节奏,并做好逢高获利及时减仓和止盈,保护好利润。
中国证券报:本周MSCI正式纳入A股,会对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魏伟:在2018年4月以来,北上资金已经开始呈现加速流入的迹象,境外资金正成为一股重要的边际交易力量。就短期影响而言,在MSCI千亿元增量资金的催化下,蓝筹板块估值有望迎来一轮修复行情。当前上证综指的估值已经从年初估值分位数的88%回落至46%,估值水平已经回落至正常水平。
从细分行业来看,在拟纳入MSCI的标的中,金融和消费占比较大,其中银行行业市值占比为30.91%,非银金融占比为12.88%,食品饮料占比为6.93%,采掘占比为5.23%,医药生物占比为4.50%;上述行业在MSCI的提振下在短期内亦会出现相对较好的收益表现。
陈大鹏:必须注意的是,主动型基金布局新兴市场最密集的时间段是在今年年初,而A股纳入MSCI之后,主动型基金继续布局的幅度和额度仍然存疑,考虑到近期受美元升值影响,新兴市场表现普遍偏弱。因此,应该将MSCI视为一个长期而非短期利好。
李湛:由于本次MSCI纳入A股的比例仅有2.5%,而A股实际上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之一,MSCI纳入A股带来的新增资金相比存量资金来说规模实在太小,短期内不会对市场带来实质性影响,5月下旬以来市场走势疲弱也反映了这一点。当然,A股纳入MSCI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随着MSCI纳入A股比例的提高,海外市场较为成熟的投资理念必然会逐渐给A股市场带来一些积极影响,包括更重视行业和企业的基本面分析,更长的投资周期等等。
刘伟杰:MSCI纳入A股,为A股市场产生了持续的增量资金流入,中长期利好A股市场,是有利于A股市场走慢牛行情的重要因素。就增量资金流入而言,其主要将配置绩优二线蓝筹和预盈预增成长股,当前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和挖掘相关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