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资本市场流行说独角兽,A股掀起了独角兽炒作热潮,A股投资者要当心炒作之后的遍地狼藉,天使、风投也需当心独角兽变“独脚兽”。
美丽的独角兽人人都想拥有。但所谓独角兽,一定是稀缺的,稀缺就一定价格不菲,找到独角兽的那些人一定非常专业。因为独角兽太过美好,所以打扮成独角兽想卖个高价的大有人在。
独角兽是西方神话的一个传说。一位美国投资者用这个形象代指那些没上市、但估值不菲的公司。因此在VC、PE等早期投资中就有了要投独角兽的说法,抓到一只独角兽,除了大赚钱财,还可以赢得美名。
随着360回归上市,富士康IPO风驰电掣,独角兽这个概念在A股打开了名声。据说监管层希望回归国内上市的名单中,除了BAT,还有京东、携程等。此外还有包括滴滴、今日头条、美团点评等尚未上市的互联网和新经济巨头。
因巨头有回归可能,市场增加了关注与研究,二级市场不少公司被拎出来,贴上独角兽标签,实现了估值提升。但另一方面,也一定有些伪成长股会被冠以独角兽之名。
大部分独角兽企业已被市场证明非常成功,它们在某个方面占有垄断优势,有核心竞争力,但它们在A股的影子股,有多少是货真价实,可以受益这些公司在A股上市呢?360回归,就有不少参与炒作者亏损。
不要忘记,如今成长起来的大公司,比如BATJ,当初绝对是独角兽,但也是众多创业企业中的少数,并不是都被投资者坚定看好,拥有初创企业的很多特征,比如用户增加,有很强黏性,但找不到盈利点。
市场上不乏同样类型的公司,可以描述一个清晰的未来,舍得花钱圈地盘,收入和用户规模在增加,盈利还看不到希望,被冠以独角兽之后,一切都显得非常美好,估值也非常高。但谁能成为真正的独角兽有很大不确定性,有的公司得到更有实力的投资者帮助,或者迎来了风口,政策改善,就成长起来,有的客观条件不配合倒了下去。在此之前,很难清晰判断谁是真正的独角兽,谁又是“独脚兽”。所以即使是很牛的风投,也是遍地撒网,希望不要错过机会。
投资者应该警惕普通公司被包装成独角兽。独角兽上市要网开一面,条件比创业板要宽松,比如突破盈利限制。关于独角兽的种种描述,令人想起乐视生态的7个兄弟,以及贾跃亭现在正在做的乐视汽车。如果乐视能多撑一两年,就又坐到了风口上。
独角兽的形象是白马头上一个角,多了一个角的白马,好像神灵附体,立马潇洒飘逸起来。按照描述,独角兽是行业唯一或第一,有创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且能实现高增长,那么成长起来的独角兽,不就是白马股吗?和独角兽不同的是,白马股更为清晰,这估计是巴菲特不买成长早期的公司、而愿意花大价钱买苹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