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嘉专栏丨热点城市楼市有望低位徘徊,年底或出现小幅翘尾
李宇嘉(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楼市延续了9月下行的态势。根据中指数据CREIS,今年“国庆”期间(10月1日-7日),重点监测的15个城市新房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33%。其中,4个一线城市新房成交42.19万平方米,与去年国庆基本持平,11个代表性的二线和三四线部分城市新房市场降温明显,国庆期间新房成交35.3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
整体来看,2021年国庆假期楼市热度继续减弱,一方面受到今年以来热点城市在调控政策上不断“打补丁、补漏洞”的影响,比如限售、二手房再交易增值税免征期“2改5”、二手房参考价、限制预售证发放、限价管制等,或限制需求,或增加交易摩擦,客观上导致需求下滑;另一方面,部分开发商陷入债务困境,新房促销范围和力度扩大,市场预期下滑,影响了购房热情。
另外,热点城市“卖一买一”的换房需求占比很大,但受到信贷条件紧张,贷款额度收缩、利率上浮、审批冗长,很多银行甚至停贷等冲击,需求实现的周期人为拉长,也导致市场热度下降。整个国庆假期,各种各样的降价促销是楼市的主旋律。比如,郑州、青岛、济南等重点二三线城市。
不过,如果考虑到去年国庆期间楼市整体热度在历史最高位,而今年调控抑制和信贷紧缩的力度又史无前例地大,代表性城市还能保持如此业绩,我们认为楼市需求端的韧性很足。目前来看,楼市只是在供给端出了一些风险事件,热点城市的需求端还是相对稳定的,开发商如果定价合理、“真实降价”,一般都会取得较好的业绩,这在国庆黄金周体现得很明显。
比如,一线城市的广州、深圳,只要是热门置业区域(比如深圳宝安、广州黄埔和南沙)的项目,如果定价合理,或者比上一期有优惠,或者比周边二手房价格低,就能够获得不错的销售业绩。再比如,近期上海很多在售项目在认筹阶段就触及积分摇号,并不担心客源,6个纯新项目在“十一”推盘,浦东新区、静安区有项目甚至关闭样板房,彰显前期认购客户多。
在其他热点城市,如果新盘的价格折扣力度比较大、开发商舍得“割肉”,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这说明,某区域楼盘定价一旦比周边低,就会带来需求释放。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热点城市人口流入规模大、外来人口多,需求基础比较扎实,换房需求也比较集中。一旦市场看到切实的让利空间,加上近期金融紧缩有所缓和,累积的需求就会迅速入市。
比如,中部某热点二线城市,前期棚改规模太大,新房供应和二手房挂牌量很大,加上洪灾和疫情的影响,在售新盘优惠力度较大,价格让利10%左右的比比皆是,对销售的带动作用也比较明显。当然,各个城市的优惠购房五花八门,特价房、专享折扣、车位抵用券、“老带新”折扣、成交送物业费等。对非热点城市,特别是三四线来说,小幅优惠很难带来放量销售。
另外,市场分化非常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还有四十多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说明市场冷热不均,热点板块房价坚挺甚至有明显上涨,特别是学位房概念的板块、地铁新开板块、产城融合板块等,这在各个热点城市都存在。这些区域前期出让的地价比较高,项目定位也比较高端,很多针对换房需求,适应性强、定价适当,也带来了不错的业绩。
从国庆期间的楼市情况来看,楼市的热度整体还算不错,弱于2020年同期水平,但好于2019年同期水平。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势,关键还是要看政策面、资金面的变化,以及龙头城市的走向。从政策面来讲,调控开始趋于稳定,部分城市基于“三稳”的诉求,开始在“一城一策”上做文章,比如愈演愈烈的“限跌令”,比如下调二手住房交易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的税率。
从资金面看,信贷紧缩的局面有所缓解。9月29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住建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全国24家主要银行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要求把“两个维护”(“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细化为行动纲领。更早前的9月初,银保监会提及“督促银行在贷款首付比例、利率等方面对刚需群体进行差异化支持”。
这意味着,今年以来紧缩的资金面有望得到缓解,以确保刚需购房者能以较低的利率、充足的额度、较短的周期获得信贷资金,解决“资金紧缩、刚需受伤”的局面。要注意的是,资金面缓解更有利于“卖一买一”的换房需求,促进供需两旺,住房消费和流通率提高,保证市场一定的温度,避免资金面太紧,需求端受抑制,供给端资金链压力较大,冲击楼市基本面。
最后,看看指标性城市的表现。根据诸葛找房数据,深圳“十一”期间新房成交较去年同期上涨163%,较2019年同期上涨202%。一方面,疫情管控较为严格,导致深圳旅行出游受限,间接带动购房需求上涨;另一方面,近期有大量定价合理、区位较优的新盘集中上市;同时,资金面缓和、第二轮供地未出现明显流拍,也利好市场预期。综合来看,四季度热点城市楼市有望在低位徘徊,年底可能出现小幅翘尾行情,低位稳定是大概率,不太可能明显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