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拆解租赁企业商业模式: “居间商”如何变成“高级二房东”?

张敏21世纪经济报道

  “空置期”的秘密

  长期以来,房屋租赁公司多以居间服务的方式来运作。即发布房源信息、介绍房主和租客见面并签订租赁合同,然后收取约相当于一个月租金的服务费。

  在网络化、平台化的趋势下,信息不对称的局面逐渐改善,居间服务降温,租赁公司(中介)更多地承担类似“二房东”的角色。具体做法是,租赁公司与房主签订房屋托管合同,取得房屋的管理权,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将房屋出租。其间,租客和租赁公司——而非房主——签订合同,甚至不会和房主见面。在这种模式下,租赁公司的收入来源是差价。

  “虽然租赁行业不断变化,但基本的利润来源,就是从赚服务费变成吃差价。”北京某资深从业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说,从本质上说,长租公寓运营商都是“二房东”,只不过相对高级。

  “但当你进入吃差价阶段时,就会衍生出很多的服务,盈利点也开始增多。”他表示,比如,为获取更高的价差,机构会通过改善装修、打隔断、提供增值服务(维修、保洁等),增加租赁空间,或提高居住舒适度。

  显然,进入以“吃差价”为主要模式的租赁行业,成本结构也更为复杂。上述从业者表示,租赁企业的成本可大致分房源成本、运营成本两大类。

  自如CEO熊林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运营成本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配置装修成本,机构化要比个人更有效率;二是人工成本;三是空置成本,如果空置率偏高,资本运营效率就下降了,利润也会被摊薄。在熊林看来,空置成本是“问题的核心”。

  租赁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成本。据了解,大型长租公寓运营商有长期合作的装修公司。由于风格统一,操作也颇为熟练。以自如为例,在北京,完成一间毛坯房的硬装,通常只需要15-20天的时间,效率惊人。此外,在家具家电的采购中,大型运营商也能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将成本降低。

  而在减少空置期、节约空置成本方面,运营商更是有一套独特的做法。

  今年5月,王宇(化名)将位于北京东五环某小区的一套55平方米的房屋委托给自如,双方签订了三年的委托合同。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由于是毛坯房交付,在合同的第一年中,双方约定了3个月的空置期,用于房屋装修和前期寻租。合同的后两年,每年约定25天的空置期,用于房屋的到期腾退与转租。

  王宇表示,这接近5个月的空置期,并不算在托管期限之内。也即,双方签订的托管合同为三年,而自如持有房屋的时间约为三年五个月。

  在王宇看来,由于自如具有极高的装修效率,北京租赁市场又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5个月的空置期中,至少有一半的时间能被运营商“节省”出来。不仅不存在所谓的“空置成本”,还能据此获得额外的收益。

  他同时表示,考虑到自如的品牌影响力,即使有一些小中介出价更高,他也仍然将房屋委托给自如进行管理。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