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这半年:从狂热奔跑到疲态初现
面对杭州这种火爆的抢房现象,经济学家马光远曾评价:这不是在抢房,这是在抢钱。“摇号前杭州新楼盘跟号子费、全款、捆绑车位等关键词有关,这些隐形门槛,让普通购房者很难买到新房。”楼市大脑研究院院长方张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楼市的乱象,促使地方主管部门下决心出台新的解决办法。
4月4日,杭州发布《关于实施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工作的通知》,对商品住房市场出现的炒卖房号、捆绑车位搭售等违规行为,采取公开摇号全程公证的方式,规范市场销售行为。
像夏宏这样的刚需和看不见的投资者,随即加入了一场抢房的战役。
5月初,夏宏注意到,位于未来科技城的新盘华夏四季即将开盘,他迅速准备了摇号需要的征信报告、户口簿、收入证明等材料。杭州实施摇号政策后,诞生了众多万人摇号的场景。火爆摇号现象背后,是一二手房价格的严重倒挂。
以夏宏参与摇号的华夏四季为例,推出的160套房源,均价为2.6万元,而项目周边二手房价格约在3.5万元左右,存在很大的套利空间。
“摇到就相当于中奖。”夏宏说。与华夏四季同时领出预售证的楼盘,还包括融信澜天等项目,均因一二手房价的严重倒挂而被刚需们广泛关注。
5月26日早晨8点多,夏宏来到华夏四季的指定银行,在排队近五个小时后办好了资金冻结,拿到了一张由银行出示的资金冻结证明,进行网上登记。尽管交资料登记报名耗时耗力,但对于夏宏而言,觉得“辛苦没什么”,至少有机会摇号了。
5月31日,华夏四季正式摇号,夏宏还是没摇中,“运气怎么这么差,”他有点无奈。
花式制造摇号资格
自摇号开始后的一个多月,杭州楼市高温不下。
口口相传的滚雪球效应,极大改变了诸多原本是旁观者的心态,一些拥有摇号资格的旁观家庭加入了摇号大军,没有资格的则想办法制造资格。
38岁的丁松是杭州一家私募公司高管,2010年他买了万科良渚文化村的房子。2014年,他的妻子和家人又在良渚买了第二套房。按照限购政策,丁松家庭已无购房资格。没有房票怎么办?丁松想到的曲线道路,是用他62岁母亲的名义去摇号。
相较于夏宏参与了十余次摇号均未中的尴尬,丁松可谓运气爆棚。6月底,他第二次参与摇号,就摇中了位于莫干山路的九龙仓珑玺89平方米的新房,总价在350万元左右。
彼时丁松家庭有40万元现金的存款,摇中后,首付仍不够。他想到的解决办法,是抵押第一套房子。一个客观事实是,楼市配资操作由明转暗,模式变形,许多贷款中介揽客,帮助客户对接银行办理信用贷款、抵押消费贷款,用来支付购房首付。
“我的第一套房子市值在500万元左右,最后向银行申请了100万元消费贷款。”为了顺利搞定按揭问题,丁松还专门找了杭州某商业银行的支行行长疏通关系。
除了借老人名义参与摇号外,杭州市加码的限购政策,也催生了“结婚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