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迷雾:“棚改”效应进与退
土地“涡轮”
事实上,在杭州棚改货币化安置大力推进的同时,当地的土地市场也同步攀升。
据杭州透明售房网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杭州土地市场的出让成交额不断打破先前的历史记录。其中,2016年的土地成交额为1624.1亿元,环比上涨144.7%;2017年的土地成交总额达到2025.4亿元,环比增幅为24.7%。
2018年上半年,杭州的土地市场总成交额达到1417亿元,位居全国首位,比第二名的北京市超出677亿元。今年5月,杭州一地块拍出了107亿元,折算楼面价为5.5万元/平方米,刷新了杭州市的历史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近几年杭州土地出让金额位列全国第一的原因,跟其他几个排名靠前的城市相仿,棚改、拆迁与卖地形成了一种在地方上进行资金流动的闭环。
其基本逻辑为,央行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开发银行发放定向贷款,地方政府使用这笔资金进行棚改货币化安置拆迁户,然后将腾出的土地出让给房地产开发商,再将土地出让金还给两大开发银行。
至此,棚改拆迁户成为过去两年间杭州楼市呈现“拆迁-地王-限价-摇号”这一生态形成的助推器。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杨轶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土地价格的上涨,也直接推高了当前不少城市的房价水平。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70城房价指数检验,我们发现货币化安置套数每增长1%,伴随着当地的房价就会上涨1.72%。”杨轶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数据研究的角度来说,棚改货币化安置一定程度推高了当地的土地价格,也间接传导至楼市,推高了房价上涨的预期,三者之间呈现出一个正向相关的关系。
周国良对于杭州房价的上涨深有体会,他说自己差一点就实现不了在杭州买房安家的理想了。
“原本崇贤那边仅6000-8000元每平的房子,2016年G20峰会之后跑去一问,房价就涨到了16000元/平左右。”周国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初看房时犹豫了一下,结果杭州G20峰会后不久房价便上涨了一倍多,这让他现在仍后悔不已。
好在,得益于今年4月初杭州开始执行摇号政策,几天前周国良在崇贤终于摇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尽管单价相比之前看房时上涨了不少,但这次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这个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建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杭州的这一波房价上涨,既有城市化改造、棚改货币化安置的影响,也有G20峰会和亚运会城市发展预期的推动。
“楼市政策的调整,也会逐渐传导至土地市场和棚改政策的执行方面。”陈建军告诉记者,2018年上半年杭州先后出台的购房摇号、企业限制买房等调控政策,后期将逐渐在杭州房地产市场上发挥一定的市场调控作用。
对于现阶段的周国良而言,每天睁眼时总价超百万的房贷压力,已成为驱使他出门勤奋工作的最大动力,风雨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