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大幅提升 开放生态体系加速构建

金一丹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大幅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管理处处长吴锋在9月28日召开的第六届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高层会议上表示,下一步,将坚持“车-能-路-云”融合发展,深入完善法律标准体系、支持技术创新、完善网联基础设施、深化测试示范应用、规范行业有序发展等,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量达700万辆,同比增长45.6%,市场占比提升至34.9%。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2.4%,较去年同期增加近10个百分点。

  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智能汽车业务部总经理苏坦表示:“从整个行业的趋势来看,我们强烈地感觉到行业的拐点正在快速推进。L2级别自动驾驶市场已经开始朝着标配化的趋势发展,而L2.5级别自动驾驶市场正在快速破冰,很多具有高性价比、且用户体验比较过硬的产品在今年开始大规模量产。”

  “最新调研报告显示,智驾在购车决策重视因素中的占比已经有大幅度提升,占到10%。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趋势中,具备核心智驾功能的车型渗透率快速提升,尤其在15万-25万元以及25万-30万元价格区间,几乎以两年翻倍的速度在提升,实现了良好的用户口碑闭环和商业化闭环。”苏坦补充说道。

  芯片作为智能化功能实现的重要载体,目前业内正加快研发变革,适应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就是软件本身不断更新迭代,必须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及通用性。”NVIDIA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通表示。

  “未来,智能驾驶既是智能司机,也是智能助理,在车上能处理的问题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智能。我们将会利用自己的计算能力大幅缩减芯片数量,一个芯片将可以承载更多功能,带来更高性价比、更好的汽车设计理念,分布式计算将走向中央计算机式发展路线。”刘通说。

  共建开放汽车生态

  在智能化助推下,汽车产业生态在不断演进和变化。“长期以来,整车厂从一级供应商Tier-1获取产品,由Tier-1生产控制器产品,二级供应商Tier-2提供芯片、操作系统、软件算法以及传感器等二级产品,这样的模式在业内已经运行了很多年。”普华基础软件副总经理兼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晓先表示。

  “随着汽车智能网联趋势的发展,汽车产业生态正在发生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角色,原来的链式结构正在被打破,网状或者立体生态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方向。”张晓先说。

  对于如何构建新的汽车产业生态,张晓先认为,首先,必须要有分工,在这个生态里每一家企业做它擅长的事情,把擅长的事情做到最好;其次,要让分工更有效率地去执行,需要有标准和企业之间的协同,依据标准所形成的工具或者实施规范,提高协同效率。此外,在这个生态里每一个企业都可以获得它的价值。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潘轶山认为,现在智能汽车开放合作生态建设的痛点和重点在汽车芯片、车载智能计算平台、车载操作系统等方面。

  “我们要努力打造自主、自立、绿色、先进、健康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努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国内体系循环。既要支持国内一盘棋的大生态建设,又要支持区域性小的生态建设,甚至车企自身的生态体系建设,以充分发挥各地政府、企业的积极性。”潘轶山说。

  强化政策支撑力度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吴锋在高层会议上表示,当前仍存在政策法规需加快完善、技术发展路径和商业化模式尚需探索、产业管理协同有待进一步加强等课题,需要各方共同研究解决。

  据吴锋介绍,在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工信部将深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在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操作系统等重点领域的标准研制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标准领航效应,加速技术落地和产业化发展进程。

  同时,支持关键技术创新突破。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补齐车用芯片、工具软件、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等底层技术短板,加快关键芯片、高精度传感器、操作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此外,深化测试示范和试点应用。加快C-V2X、路侧感知、边缘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智能网联汽车运行条件。会同公安、交通、住建等部门加快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支持L3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探索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案例。

  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方面,将进一步加强组合驾驶辅助车辆管理,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强化产品安全管理。持续规范OTA升级备案活动,强化企业管理能力,保证产品生产一致性。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力量,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宣传引导,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