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深化价格机制改革,黑色、有色、农产品都迎来调控
将做好铁矿石、铜、玉米等大宗商品价格异动应对,及时提出综合调控措施建议,强化市场预期管理。
监管重拳一记接一记,前期飙涨的商品价格踩下“急刹车”。
5月25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下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要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做好铁矿石、铜、玉米等大宗商品价格异动应对,及时提出综合调控措施建议,强化市场预期管理。
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一些品种价格连创新高,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24日,五部门会议指出,本轮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国际传导因素,也有许多方面反映存在过度投机炒作行为,扰乱正常产销循环,对价格上涨产生了推波助澜作用。
受到政策调控,包括铁矿石、螺纹钢、铜、煤炭等前期涨幅较大的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大幅回落,此前领涨的黑色系商品几乎回吐近期涨幅。以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为例,24日盘中一度触及1000元/吨,相较于近期高位1358元/吨,已回撤26%。
新湖期货研究所所长李强告诉第一财经,仍需警惕的是投机力量将市场矛盾进一步放大,甚至通过囤积现货使得现货市场供需进一步失衡,从而推动期货和现货市场进一步走高。李强建议,加强对期货市场交易行为的监控,避免利用规则、制度的漏洞以及技术、资金优势谋取不正当利益,避免通过对现货市场的操作影响期货市场,保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
黑色系降温明显
对于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证监会等五个部门召开会议,联合约谈了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钢铁工业协会、有色金属协会参加。
上周,国常会7天两次聚焦大宗商品。5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5月12日召开的国常会要求,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
此外,国家发改委、央行、国家统计局、中钢协也纷纷发声,为大宗商品价格降温。期货交易方面,包括大商所、郑商所、上期所近期均针对期货行情及时调整交易规则。
随着监管介入,政策从供需两侧缓解上涨压力,大宗商品市场明显“降温”。期货、现货价格连续下挫。部分前期领涨的黑色系期货品种,近10个交易日跌幅超过20%。
现货方面,全国钢材市场各个品种钢材价格出现下调,降幅约10%。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的引导下,还要构建有效的价格传导机制,确保整个产业链价格的合理稳定。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分析,未来随着宏观经济拉动的放缓,市场需求端将回归合理;随着国内外价差逐渐缩小,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将逐步发挥作用;国内供应将有所增加,钢材价格也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农产品价格调控也已开启
受全球疫情影响,农产品供给受到限制,此轮商品普涨也带动了粮食等农作物价格的明显上涨。
上述《行动方案》还指出,要健全重点商品监测预测预警体系,加强粮油肉蛋菜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
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5月份第3周(采集日为5月19日)生猪、活鸡、白条鸡、牛羊肉价格下降,玉米、豆粕、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配合饲料价格均有上涨。尤其是饲料价格,全国玉米平均价格2.98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3%,同比上涨34.8%。全国豆粕平均价格3.74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5%,同比上涨13.0%。
在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看来,国内保供稳价政策推动PPI步入拐点,综合前两轮PPI上行周期及目前全球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国内PPI或将在迎来延续几个月同比增幅8%以上的高位运行后,于四季度回落,全年同比可能在5%以上。核心CPI将在2021年下半年及2022年上半年趋势性上行,最大涨幅有可能超过3%,2021年内有可能达到2%以上。
当前,部分农产品期货价格已开启回调模式。
期货市场上,玉米主力合约经历了1个月的单边上扬走势后,25日收报2730元/吨,近10个交易日累计下挫约3%。
文华财经数据分析,受养殖利润低迷且原料成本较高影响,替代谷物仍然成为大部分饲料企业的主要选择。进口谷物及国内小麦、水稻等替代品在饲料领域大量抢占玉米市场份额,玉米饲用需求持续疲弱。
南华期货分析称,随着新季小麦上市,饲料企业谷物替代玉米比例持续增加,外加进口谷物持续到港,且价格优势明显,玉米市场份额被持续压缩,与此同时,玉米进口量同比大幅增长,预计主力合约继续震荡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