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美国疫苗厂商计划秋季推出加强疫苗 反对专利豁免

钱童心第一财经

  Moderna认为,应从今年夏季末开始接种新冠第三剂加强疫苗,班塞尔表示,疫苗专利豁免将是重大的战略错误,会让投资人“望而却步”。

  美国疫苗制造商Moderna首席执行官斯蒂芬·班塞尔(Stéphane Bancel)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敦促,应从今年夏季末开始接种新冠第三剂加强疫苗,他同时称,疫苗专利豁免将是重大的战略错误,会让投资人“望而却步”。

  加强疫苗何时接种?

  班塞尔表示,第三剂疫苗应针对易受新冠变异毒株感染的高风险人群。“新冠变异病毒增加了疫情的威胁,我们认为应从夏季结束开始,对所有高风险人群进行第三剂疫苗的接种,尤其是今年年初就接种了首剂新冠疫苗的养老院老人。”

  德国生物技术公司拜恩泰科(BioNTech)和Moderna公司都在进行第三剂加强疫苗的研发。班塞尔透露,Moderna正在对三种不同新冠毒株的疫苗进行测试,其中一种是针对原始新冠毒株;另一种针对南非首次发现的新冠变异毒株;第三种是两者的混合。

  Moderna预计,加强疫苗试验的初步结果将在6月初获得,此后将启动“一项针对数百人的研究”,并有望于9月将加强疫苗推向市场。

  上周,辉瑞公司CEO阿尔伯特·布尔拉(Albert Bourla)也在一次公开活动上透露:“我们正在进行加强疫苗的测试,即将到来的数据正在支持这样一种观念,也就是可能需要在初始疫苗接种的8到12个月之间的某个时间进行加强疫苗的接种。”布尔拉估算,加强疫苗的接种可能会从10月9日左右开始,但仍有待数据观察确认。

  但科学界尚未对人们多久需要接种加强疫苗达成共识。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博士表示:“虽然我们应该为可能需要的加强疫苗做好准备,但是必须保持谨慎,因为现在的判断都还没有数据,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加强疫苗的接种。”

  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拜恩泰科和Moderna生产的mRNA疫苗在接种6个月后,能仍能保持90%以上的有效性。

  “目前还不清楚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与现实世界的免疫有何种关联,以及免疫系统的其他部分,如T细胞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一位疫苗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根据英国研究人员周末最新公布的一项真实世界数据,接种两剂辉瑞/拜恩泰科疫苗对于印度发现的新冠变异株(B.1.617.2)有症状感染的预防效力为88%;对英国发现的新冠变异株(B.1.1.7)的有症状感染的预防效力为93%。

  专利豁免不利于基础研究投入

  正在投入疫苗研发的厂商也都倾向于认为,新冠加强疫苗可能难以避免。目前包括美国生物技术公司Novavax和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仍在疫苗的最后研发阶段,尚未上市。这些厂商都寄希望于未来加强疫苗的接种需求。

  赛诺菲CEO保罗·哈德森(Paul Hudson)在一篇公开文章中称:“我们应该假设新冠病毒不会消失,尽管这种想法可能会令人不安。但这也提醒我们,需要为加强免疫做好准备,以应对病毒出现新的变异。”

  Novavax公司计划在2021年第三季度在美国申请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Novavax首席执行官斯坦利·埃克(Stanley Erck)表示,该公司研发的疫苗可以用作加强疫苗的接种。

  受到疫苗需求的提振,Moderna今年第一季度收入激增至19亿美元,供应超过1亿剂新冠疫苗,并预计在第二季度将供应2.5亿剂。2021年迄今,Moderna已签署的疫苗合同总价值达到192亿美元。公司预计今年新冠疫苗产量将在8亿至10亿剂之间,并预测到2022年,疫苗产能将扩大至30亿剂。

  在回应欧洲议会呼吁欧盟支持疫苗专利豁免时,班塞尔表示:“专利豁免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会让投资者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望而却步。”

  他认为,辉瑞/拜恩泰科和Moderna疫苗的产能明年将有望达到70亿剂,足以供应全球的需求。“疫苗的前期研发以及生产工艺都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如果没有专利门槛,那么Moderna将无法融资,甚至不可能存在,拜恩泰科也是一样的。”班塞尔表示。

  拜恩泰科联合创始人CEO吴沙忻(Ugur Sahin)博士也表示:“专利豁免并不会对中短期的疫苗供应造成影响,我们已经开始在新加坡进行制造,并计划在中国通过合资公司进行生产。所以我们的产能将能够满足需求,专利豁免没有必要。”

  辉瑞CEO布尔拉也反对美国提议的疫苗专利豁免。布尔拉认为,专利豁免将会引发全球疫苗制造商对原料的激烈竞争,无法保证疫苗高效安全地进行生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