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传统车企“出圈”竞合颠覆百年格局

蔚来、小鹏、威马经济参考报

  蔚来、小鹏、威马等造车新势力的成功,坚定了其背后的科技巨头入局汽车业的决心,而在新老力量的合纵连横下,汽车的价值点已发生了转移。

  传统车企联姻科技巨头

  近来,打出一系列“合作”组合拳的吉利再次成为汽车业的聚光点。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布与吉利合资组建一家面向乘用车市场的智能汽车公司。按照百度的说法,百度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业,并发挥在人工智能、智能驾驶、车载地图等方面的优势,为新公司赋能,而吉利则会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会基于吉利的浩瀚架构,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

  据了解,浩瀚架构是吉利最新研发的智能电动汽车解决方案,可以将软件开发的时间缩短一半,能满足车辆全部造型需求。吉利2020年9月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7个品牌基于浩瀚架构启动超过16款新车型的研发,布局不同的细分市场。

  刚与百度联姻不久,吉利转头又与富士康牵起了手。

  2021年1月13日,吉利宣布与富士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的全产业链流程等。

  官方文件显示,吉利与富士康成立的合资公司,将导入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分工模式,帮助客户企业超越现有的产业模式,向创新高效的制造供应链体系和商业模式加速转型。

  吉利的动作不止于此。2021年1月19日,吉利又与腾讯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字化新业务及低碳发展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此外,双方还将展开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及云平台方面的合作,加速自动驾驶产品的研发及应用验证,并推动相关标准和法规的完善。

  事实上,在吉利之前,不少传统车企已与科技企业展开了深度合作。

  2020年11月,长安宣布与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其主要任务包括搭建一个全球领先、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汽车平台、推出一系列智能汽车产品和建立一个超级“人车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态。

  紧随其后,上汽集团也于2020年11月26日宣布,与阿里巴巴共同推出全新的高端汽车品牌——“智己汽车”。目前,智己汽车已在中国上海、美国拉斯维加斯和英国伦敦三地同步发布了自己的首个产品,并表示可在2021年底正式上市。

  竞合成为产业主流

  自从特斯拉、蔚来、小鹏、威马等造车新势力不断崛起,一些市场人士开始对传统车企的前景表示担忧。

  比如此次与百度的合作,有业内人士认为,吉利或将沦为代工厂的角色。但在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杨学良看来,事实并不是这样。他表示,在与百度的合资中,吉利提供的不仅仅是生产,还有平台架构、工程能力、测试能力、供应链以及质量控制。

  对于百度而言,电动车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领域。公开资料显示,从2017年至今,百度曾多次投资威马汽车,同时也是蔚来汽车的投资方之一。

  然而,新势力车企虽然在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创了全新的业态,却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基本属性上遭遇了众多难题。以特斯拉为例,尽管技术先进,但特斯拉并没有摆脱做工差、可靠性低的问题,Model 3甚至一度因为可造性比较差,导致无法迅速提升产量。

  与传统车企合作,或将解决这样的难题。另外,选择吉利、长安这样大体量的合作伙伴,有助于新势力企业进一步降低造车门槛。毕竟汽车是一个重资产行业,除了生产外,还需要构建经销商体系以及供应商体系,且制造本身并非科技公司所长,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成本来追赶和试错。

  而对于传统车企来说,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的加速落地,车用软件市场未来将超越消费类应用成为仅次于手机应用的第二大应用市场。和科技公司合作,不仅有利于提升软件能力,适应智能化时代,还能进一步摊平研发和生产的成本。

  业内普遍认为,汽车产业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未来3年至5年内,汽车产品的竞争将聚焦在电动化、网联化两个核心方向,车企的竞争将由单一的产品能力演化成全面的营销和服务能力,向移动出行公司转型。

  在这样明确的目标下,原本两条相对平行的竞争赛道——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开始产生交集,并且逐渐增大。

  正因为如此,竞合便成了产业发展的主流。

  综合来看,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的合作模式正在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从最初简单的代工合作,到技术交流,再到资本融合,双方的关系正处于愈发紧密的状态。而这一变化趋势的形成,一方面源于造车新势力得到了传统车企的认可;另一方面则由于传统车企在“新四化”趋势下转型的迫切需要。

  由此,在现阶段的合作中,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已经能够做到一定程度的“优势互补,各取所长”,合作模式也在不断深化和多样化,并从最初的代工、战略合作逐渐发展成为投资与合资的关系。

  不过,在这场合作的结局中,究竟是传统车企继续主导优势,还是造车新势力充分利用机会站稳脚跟实现反超,抑或是二者达成共赢局面,还要等待时间给出答案。

  释放科技企业技术能力

  从幕后走向台前,科技企业的能量无疑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找到了释放的空间。

  根据公告显示,百度与吉利合资的汽车公司将着眼于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并利用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能力,重塑智能汽车产品形态。

  对百度来说,亲自下场造车的逻辑其实非常清晰。百度进入智能网联领域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是BAT中最早涉足该领域的企业。据介绍,从自动驾驶的技术打磨、商业化落地,到开放平台生态的扩能,再到车联网的配套体验,百度整整花了8年时间。因而,在当下汽车产业向“新四化”转型的大好时机下,率先实现相关技术的落地进行变现不仅重要,也为抢占未来市场打下基础。

  与此前不同,汽车业最新一轮的合纵连横有一个较大的特征,即大企业开始以强强联合的方式入场。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说,以蔚来、小鹏、威马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大多由拥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脱胎而来,但现在,大企业的联合已经成为普遍形式。“这种变化有一定必然性。一方面,传统车企发展空间受限,软硬件彼此赋能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数据不能共享是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一大掣肘,当科技公司进入汽车业,数据共享会加速,这将给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而在深圳四海万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向劲松看来,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的入场会加速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并推动整车厂对智能驾驶的态度转变,从被迫参与、零星参与,转变为大规模主动进入赛道。

  他表示,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作为局外人和后来者,对新技术采用没有历史包袱,在具有百年积淀的汽车行业里面具备天然的变革因素;同时,这些互联网科技公司,本身具有科技领域的领跑优势,包括软件、算法和电子产品的创新能力等,这些优势都会推动智能驾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落地。

  业界认为,汽车产业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生态竞争,这是产业政策、高效供应链和尖端技术共振的结果。在这个大生态体系里,汽车的价值点已经发生了转移。各家企业对汽车的定位各有不同,可以是硬件、工业品、消费品、高科技产品,甚至是一个奢侈品,这也导致进入汽车产业的角色不断增多。但不管入场早晚,在未来的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所有的车企都是同场竞技,最终的比拼既要看竞争策略和综合实力,又要看实际把控产品、市场、技术、品质的能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