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的社会化协作:一个无人仓孕育两个独角兽
独角兽的诞生
快仓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提供智能仓储解决方案,该方案由一系列的移动机器人、可移动货架、补货,拣货工作站等硬件系统组成,以人工智能算法的软件系统为核心,来完成完整的订单智能履行系统。2017年3月,菜鸟网络和软银中国在快仓的B轮融资中,共同投资近2亿元。
从杨威创业之初,改造第一个仓库的实际运营效率甚至不如改造前,杨威深刻认识到,仓储解决方案面对复杂的行业、客户、SKU等特征,必须贴合客户业务,不断与客户磨合,进行产品研发测试和运用,抽取复杂的场景特征。而这要求他们要找到有丰富的产品、海量的订单、强劲的研发能力的客户。“菜鸟这样的企业,中国有的电商仓库类型它都做过,基本包括了所有客户类型,能够带来很好的沉淀。”杨威说。
据介绍,双方正在联合一起打造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未来的仓库里,希望用一套仓库操作系统把所有的设备都管理起来,并且能够承接不同类型的仓库运用的需求,这可能是一个终极阶段的形态,类似未来智能仓库的windows系统。”
当前,针对垂直、平台、闪购、制造业、零售等行业用户的促销、日常、JIT等业务模式,快仓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块化可复制的产品级解决方案。其当前的合作客户包括百世物流、京东、唯品会、中国邮政、联合利华、壹健康等。
同样背靠阿里和菜鸟成长起来的独角兽还有北领物流,在郑金旭看来,菜鸟对其业务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在于菜鸟订单的对服务和响应速度的要求非常高。同时,应对波动的能力是阿里体系包括菜鸟的核心能力,也是跟早期物流企业很大的差异。
以双十一为例,郑金旭介绍,公司会事先做一些准备,比如对订单的结构进行分析,对订单的流动、商品的结构进行预测和事先调整、对大量新增人员进行培训、将仓内与上下游合作伙伴进行协同等。而这其实也是影响仓内运营的三个重要方面:系统能力、人员管理能力、仓内的科技化。在物流业,对订单波动的处理是很大的挑战。这些经历无疑让北领练就了自身在实战中独有的能力。
郑金旭介绍,成立前三年,北领一直专注于仓储,当前北领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仓储运营企业之一,在网点铺设、客户的个性化支撑等方面都走在了行业前列。而伴随着菜鸟的国际化,北领正在走出去。“2017年是北领国际化第一年,我们把海外总部设在了新加坡,俄罗斯和菲律宾也开仓了。2018年我们希望能在海外五个国家开仓,会陆续以东南亚、印度、俄罗斯为主,这个也是2018年北领的重点。”
不难发现,作为承载着中国70%的快递和包裹的菜鸟平台,正在不断尝试延展传统的物流行业,带来更多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