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景区风光背后:项目运营问题频发 规模空间不如预期

王远征新京报

  景区运营 风光背后蛋糕难啃

  景区问题复杂,很难出现标准化管理

 

  2018年开年以来,又陆续有企业签下合作协议,与景区达成开发运营合作事项。随着旅游资源开发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而这也成为了迫切需要提高效益的景区的刚需。然而,看似庞大的景区运营市场背后,却依然潜伏着包括资源、合作等在内的一系列风险。

  旅游景区托管业务越来越受重视

  日前,杭州商贸旅游集团与云和县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由杭商旅主导成立的云和梯田发展有限公司,将获得云和梯田8.02平方公里的特许经营权,项目总投资超6亿元。

  据称,2016年丽水云和梯田景区已跻身国内单体景区千万级营收行列。合作开发启动后,该公司将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兴建景区配套服务设施等。自今年起,云和每年将获得800万元的景区特许经营费。在第3个5年期起,这一费用将每隔5年递增10%。按当地媒体的形容,云和将梯田旅游资源实现“出租”。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及旅游资源开发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介入。尤其是在景区同质化严重、过度依赖门票经济等背景下,借助第三方,实现升级转型成为不少景区的“硬需求”。

  由此,包括华侨城、同程、巅峰智业等在内的多家企业纷纷于景区运营领域布局。今年1月,华侨城与盘山景区签署了盘山景区委托管理协议。有数据称,2017年时华侨城已在全国范围内陆续输出管理20余家5A级景区。巅峰智业方面称,目前国内景区托管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事景区托管业务的公司为数不多,其主营业务基本都是旅游策划、规划或者其他旅游相关业务,景区托管只是其派生业务。不过,旅游景区托管业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

  60%的市场规模留给企业的空间不如预期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景区“十二五”发展报告》显示,截至期末,国内A级景区数量已达到7951家。另据旅游专家魏小安的数据统计,国内景区数量已超过2万家,其中占总数1%的5A级景区占据了国内30%-40%的市场总规模,剩余99%的景区仅占60%左右。可见,景区运营市场潜力巨大。但有相关从业者直言:“一流的景区资源已经没有空间,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业内人士看来,景区运营留给企业的选择余地并不如想象中优渥。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但一般是涉及景区的个别项目。完全托管原本的事业管理型景区,住建部等部门曾经是严厉禁止的;且针对住建部门主管的风景名胜区,至今也没有完全松口。”北京联合大学旅游产业研究所所长张金山表示,当前景区托管市场的现状,其实是当地在缺乏资金或为了新增旅游景区的情况下,才有的委托的需求。

  也因此,景区在选择开发运营企业时通常立足于能否对效益带来有力提升。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凌云表示:“一方面,景区需求旺盛的话,即便在管理层有提升空间,也会缺乏动力。另一方面,很多景区则是基于市场、渠道不行,需要企业带客把收入提高,这就在立足点上产生了差异。”

  然而,旅游目的地通常都是需要多年积淀的产品。张金山进一步表示,因此部分企业介入时,并非冲着景区门票等收入,而将重点放在了地产项目开发上。一名景区运营投资企业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该企业不久前刚在海南拿到地。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