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新规实施在即
1月16日,工信部网站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报批公示(简称《规范》),公示截止日期为2018年2月14日。《规范》对电动自行车的部分技术指标进行了调整,全面提升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业内人士表示,《规范》的出台有利于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将加速行业分化,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全面提升技术指标
根据《规范》,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将全面提升,由原来的部分条款强制改为全文强制。同时增加了防篡改、防火性能、阻燃性能、充电器保护等技术指标,调整完善了车速限值、整车质量、脚踏骑行能力等技术指标。
1999年,国家发布《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明确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速度、重量、电池电压、电动机功率等34项技术指标。其中包括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km/h、整车质量不得超过40kg、带脚踏骑行功能等指标。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制定年代较早,当时行业发展还不成熟,现行标准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
对比1999年的“旧国标”,新的规范将最高车速由20km/h调整为25km/h,含电池的整车质量由40kg调整为55kg,电机功率由240W调整为400W,并对具有脚踏骑行功能进行了强制性规定。
工信部方面表示,新的规范出台确保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所有道路交通参与方的共同利益最大化,确保广大消费者基本的出行需求,坚持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属性。
据了解,新标准从发布到正式实施拟设置半年到1年的过渡期,给企业一定时间进行新产品研发、生产线调整和库存产品消化,具体以标准正式发布稿规定的时间为准。
行业加速分化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是电动自行车生产和销售第一大国,社会保有量超过2亿辆。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02亿元,总产量3215万辆。电动自行车实行生产许可管理,持有有效生产许可证的企业900家左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0家左右,主要集中在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市,绝大部分为内资企业。
电力设备行业相关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规范》提出的“安全系数标准”将淘汰一批不符合技术标准的小企业。
对企业而言,针对标准提升后是否会增加生产成本,新日股份相关人士认为,生产成本的稍许增加“是可以消化的”,《规范》将有利于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电动自行车行业处于“战国时代”,新规范的实施将进一步加速市场分化,使得行业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未来3-5年,中国的电动自行车企业数量将从目前的几百家减少到20家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