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行业恶性竞争 增额终身寿险遭遇专项风险排查
日前,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发布通报,要求各人身险公司立即开展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专项风险排查工作,并叫停了几款相关产品。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近年来增额终身寿险销量猛增,但在产品设计和销售端仍存在不规范情况,这样一方面会损害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将面临利差损风险。
及时叫停行业乱象
11月18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中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银保监会强调,近期随着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受到市场关注,个别公司激进经营,行业恶性竞争现象有所抬头。如弘康人寿、中华联合人寿共2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定价假设的附加费用率较实际销售费用显著偏低;小康人寿2款增额终身寿险,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与经营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
在监管部门看来,上述问题反映出个别险企的激进经营与恶性竞争现象有所抬头。针对这一情况,银保监会要求以上3家险企停止销售有关产品,并进行全面排查整改。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增额终身寿险本质是终身寿险,但与普通终身寿险赔付金额从初始便为固定值不同(固定保额),增额终身寿险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增额”,即在保费恒定的情况下,保额会随着时间不断增加,直至终身,即年龄越大,相应的保额会越多,但初期保额较低。同时,它的现金价值较高,在保障期间内,可在保单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减保灵活支取一部分使用,并扣减对应现金价值。在目前低利率的背景下,增额终身寿险带来的保本收益甚至可以高于银行理财的投资收益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被停售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存在产品定价假设的附加费用率较实际显著偏低的情况,而附加费用率越低,产品收益率越高。例如,一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在计算附加费用率后收益率合理数值为3.2%,部分保险公司恶意竞争将收益率提高至3.3%,但由于实际经营状况不佳,公司难以承担前期较低的假设附加费用率,从而便会产生损害消费者实际收益的情况。而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与实际偏差较大,则表现在保险公司在进行利润测试时,假定的投资收益率过高,但由于权益市场波动较大,该公司过去5年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未达到假设水平,存在一定的利差损风险。
对头部险企影响有限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通报之前,监管部门已经对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问题保持了密切关注。例如,在今年1月发布的《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中,银保监会明确指出了6家险企报送的11款增额终身寿险的增额利率超过3.5%,易与产品定价利率产生混淆,存在噱头营销风险。今年年初,银保监会将“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额递增比例超过定价利率,存在严重误导隐患;减保比例设计不合理;加保设计存在变相突破定价利率风险”等诸多问题,列入《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2版)》。
在国泰君安非银分析师刘琦欣看来,在当前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增额终身寿险是具有保证收益且长期收益率可达3%以上的高度稀缺产品。但对保险公司而言,增额终身寿险面临较大的利差损风险,预计长期来看,保险公司将考虑降低预定利率或降低减保权益限额等来应对利差损风险。
虽然部分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被叫停,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头部公司在产品设计、风险控制、合规性等方面更严格,此次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停售对头部险企影响有限。
申万宏源分析师许旖珊认为,头部险企在制定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减保比例时更加合理谨慎,一般为5年之后可以减保,每年比例约为20%。而监管部门今年上半年重点排查和停售的为中小公司减保比例和定价利率过高的激进产品。投资收益假设方面,从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表现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平均总投资收益率未与假设出现重大偏差,因短期投资波动而停售产品的概率较小。即使在悲观情境下,假设监管趋严,行业禁止销售该类产品,头部险企也将因其较好的风险管控和多元化的产品策略,抵御相关负面影响;中性情境下,头部险企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仅部分面临整改,在当前储蓄旺盛刺激下,头部险企2023年“开门红”和全年经营有望持续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