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特斯拉事故暴监管缺位 保险公司呼吁清晰定义“自动驾驶”

钱童心第一财经

特斯拉近期频繁发生的致命事故,暴露了自动驾驶在成熟期到来前的监管难点。目前美国和英国的政府和保险公司正在为合理监管自动驾驶、确保自动驾驶安全上路寻求解决方案。

  半自动驾驶被滥用

  在上周末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生的一起最新致命事故中,当事人是否使用了特斯拉的辅助驾驶功能成为关注的焦点。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本周在推特上称,初步数据表明该车辆发生事故时并没有启用Autopilot辅助驾驶功能,也没有使用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FSD)系统。

  和很多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汽车中使用的类似半自动驾驶功能一样,特斯拉的Autopilot和FSD对机动车和公路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了挑战。由于缺乏专门针对自动驾驶性能和技术的标准,目前Autopilot等辅助驾驶系统位于法律法规监管的灰色区域。

  目前包括美国联邦道路安全机构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在内的全球交管部门,都尚未发布针对类似Autopilot等半自动驾驶系统的法规标准。加之企业的过度宣传,可能会导致半自动驾驶系统被驾驶员滥用。

  特斯拉的频发事故让半自动驾驶的监管缺位更加凸显。南卡罗来纳大学法学教授布莱恩特·沃克·史密斯(Bryant Walker Smith)表示:“ NHTSA正在起草有关自动驾驶汽车的规则,但对于半自动驾驶系统的监管一直很缓慢。直到现在,人们才越来越意识到,半自动驾驶应该受到更多的审查优先权和监管应对。”

  直接的影响是保险公司拒绝为半自动驾驶导致的事故买单。在英国,保险公司警告称,除非汽车制造商和政府监管机构阐明当前技术的局限性,否则驾驶员可能会将目前仍处于较低自动化水平的汽车与全自动驾驶汽车等同起来,这可能在短期内造成更多事故,并损害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心。

  保险公司是向自动驾驶过渡的关键参与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估算,全球每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约135万人死亡。由于人为失误导致大约90%的事故,因此保险公司对自动驾驶技术兴趣极大。

  例如安盛保险(AXA)已利用英国的研究项目来收集数据,创建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保险产品,并拥有自动驾驶软件初创公司Oxbotica的股份,后者也获得了中国科技巨头腾讯的投资。通过对技术进行投资,保险公司希望为全球的自动驾驶事故节省数十亿美元的支出。

  法律监管尚需数年完善

  保险公司认为,正是“自动驾驶”这个词遭到滥用而导致大量事故的发生,并呼吁监管者对不同阶段的“自动驾驶”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规定。

  在英国,监管者正在首次对辅助驾驶技术ALKS(自动车道保持系统)进行规范,要求驾驶的速度不超过每小时70英里。ALKS使用传感器和软件技术,能够将汽车保持在车道内,而无需驾驶员参与便可加速或者制动。这种技术也被视为“特定条件下的自动驾驶”,属于“五级”自动驾驶技术中的L3级别。

  英国研究机构Thatcham Research表示,支持ALKS技术的汽车无法变道避开障碍物,尽管汽车可以警告驾驶员接管,但是在高速行驶时可能会造成致命的延时。“如果将ALKS宣传为自动驾驶,那么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甚至不必要的造成伤亡。”Thatcham研究主管Matthew Avery表示。

  英国交通运输部尚未决定允许高速公路中使用ALKS作为自动驾驶功能,该机构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做出决定。根据该部门预测,到2035年,英国约40%的新车可能具有“自动驾驶”功能。

  自动驾驶企业也呼吁谨慎使用“自动驾驶”的字眼进行技术方面的宣传。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安波福首席技术官Glen De Vos表示:“汽车制造商在描述其系统功能时应该非常谨慎,千万不能过度宣传。”安波福提倡在车辆内使用摄像头和传感器来提醒驾驶员始终保持注意力。

  艾睿铂咨询(AlixPartners)驻上海董事总经理戴加辉博士 (Stephen Dyer) 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结合广泛的技术测试和通过适当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在公共道路上运行完全自主的自动驾驶车辆将需要数年时间,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可能高于几年前的预期。”

  戴加辉认为,尽管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可以解决大多数实际出现的道路情况,但仍有许多低频情况不得不需要人力的干预。

  他提出,相关监管政策必须在包括安全性、事故定责以及数据隐私等方面对自动驾驶车辆运营进行规范。“随着技术的成熟,这些监管政策将不断发展。同时,随着自动驾驶车辆的试点运营越来越多,也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戴加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监管机构不可能预见到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法律和监管框架的调整可能需要继续很长一段时间的完善。”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