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从“创新之城”到“天空之城”——来自深圳的低空经济“近观察”

陈凯星 王攀 毛思倩 经济参考报

  伤及上腹部的病人必须进行脾部分切除术,急需用血!

  此时,已是下午4时55分,深圳即将面临下班车流高峰。如果按常规由医院派救护车取血,往返时间至少一个小时以上。怎么办?

  一条“生命航线”瞬时启动:17时,10个单位的去白悬浮红细胞从深圳市血液中心出库;6分钟后,一架无人机载着生命的希望,腾空而起;17时15分,这架无人机稳稳降落医院。

  旋翼跑赢了死神——当血液“从天而降”时,医生的临时止血术都还没有做完。

  “血液保障及时,手术非常顺利,患者术后情况良好。”医院向血液中心发出了这样的反馈。

  遍布全市的“生命航线”,正是当前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百花齐放、业态开拓“换挡加速”的一个缩影。

  轻点手机,热腾腾的美食或者凉滋滋的饮品随着无人机桨叶的嗡嗡声从天而降;设好程序,在烈日当头时请无人机替代安保人员完成公园巡检任务;躲避拥堵,乘坐“空中的士”直升机从市区直达机场……这是每天在深圳真实发生着的场景。

  5月22日,《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发布,助力众多垂直领域插上“翅膀”,拓展出更多的产业新方向、新空间、新模式。

  低空经济,应用先行。在政策引导和科技进步的双重推动下,深圳这座“创新之城”,正在向着“天空之城”的目标大步迈进,来自这里的创新实践,正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探索出一条“飞翔之路”。

  近观察一:低空经济不是飞几架无人机、直升机那么简单

  东西涌,被誉为“深圳最美海岸线”,8公里长的峭壁和礁石,吸引不少爱好者前往徒步。

  现在,和游客一起穿行崎岖山路和海滩的,还有时不时“从天而降”的一条绳索——不论是需要食物还是药品,人们只要扫码下单,一架架无人机就会挂着空投箱奔赴而来,在10分钟内以索降方式投送到位。

  作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一名学生,李明哲已经习惯等待外卖小哥的召唤了。但从去年12月起,给他送外卖的“小哥”有时会“插翅而来”。

  “校园里开通了无人机配送,下单后十几分钟就可以收到。在手机上盯着奶茶‘飞’过来,还真是挺奇妙的一种感受。”李明哲说。

  如今,想要近距离观察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热潮,深圳无疑是不二之选。

  低空空域,通常是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低空经济发展白皮书——深圳方案》将低空空域定义为“一个远没被开发的自然资源,一片尚未被探索的无人区,蕴藏着甚至超过土地资源的巨大的经济价值”。

  “低空经济不是飞几架无人机、直升机那么简单,而是将传统的二维的地面活动扩展到了三维的低空空间,这不仅仅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模式,更是作为重要的新质生产力,用革命性的生产工具开辟了很多产业新赛道。”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秘书长成涛说。

  在深圳,随着低空经济探索不断推进,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已经牵引、辐射出大量跨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能给你带饭的除了室友,还有无人机。”自2021年初,在深圳完成了首个面向真实用户的订单配送任务,美团无人机在这个以“深圳速度”著称的城市飞速发展,截至2024年5月,已在深圳10个商圈落地了约30条航线,配送服务覆盖办公、景区、市政公园、医疗、校园等多种场景,并累计完成用户订单约27万单。如今,络绎不绝、从天而降的无人机外卖,已成为一道城市风景。

  ——改变公共交通形态。今年“五一”假期前,深圳-珠海的低空短途常态化运营运输航线正式开通,将大约3小时的陆地路程时间缩短至20分钟,票价单人单程为999元,适合需要快速往返两地的商务人士,也适合旅游观光、家庭出游等多种场景。

  目前,多家通用航空企业在深圳开展了载人空中交通商业化运营,发展了联程接驳、市内通勤、城际飞行、跨境飞行等空中交通新业态,2023年,全市直升机飞行量达2.3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领先。

  ——新的生产运营模式层出不穷,产生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深圳无人机运送血液和药品已经常态化。丰翼科技政务高级经理陈孝辉说,新模式下,医院节约了司机、护士和专用救护车,运输时间还缩短一半,“目前已有14家医院使用了这项服务,市场反响极为热烈,实现了社会、医院和企业共赢。”

  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统计,深圳目前已开通无人机航线203条,建设无人机起降点121个,2023年至今,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超78万架次。

  除了外卖、血液和药品,在深圳空中飞行的还有海鲜、珠宝、黄金、零配件……不少常态化航线都和“生命航线”一样,已经实现盈利。

  统计数据显示,作为全球闻名的“无人机之都”,深圳活跃着17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企业,涵盖技术研发、软件开发、硬件制造、商业应用等环节,覆盖物流配送、城市治理、空中通勤、应急救援等多种应用场景。

  从消费级应用看,以大疆为代表的深圳无人机研发生产企业已成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主要提供商和无人机领域的领航企业;从工业级应用看,深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依托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工业级无人机产值占全国六成左右,聚集了道通智能、科比特等几十家生产商。

  “不出深圳,就能造出一架完整的无人机。”道通智能市场总监刘国正说,“深圳聚集了全球领先的无人机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为低空经济提供了持续的创新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形成从源头创新、应用创新、孵化转化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低空经济产业,也在全球市场释放外溢效应。

  截至2023年10月,总部位于深圳的大疆农业无人飞机全球累计销量突破30万台,飞行轨迹已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在重点业务国家墨西哥,大疆农业就已建设34个授权售后服务中心,15个慧飞分校,2023年作业面积比上年增长57%。

  同样是总部位于深圳的顺丰集团旗下丰翼科技,不仅用无人机在国内替快递小哥“跑腿”,还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今年开始,丰翼无人机在比利时、德国、英国等国城市内和离岸海岛场景开展能源化工、医疗物资等的物流常态化配送。

  近观察二:低空经济 呼唤安全基石与“数字底座”

  你敢用无人机运送价值不菲的黄金珠宝吗?

  深圳人的回答是:敢。

  今年1月起,丰翼科技创新开通黄金珠宝商用领域客制化物流专线,以随时随地起飞、随叫随到运送的灵活运输模式,实现李朗国际珠宝产业园、水贝片区与特力布心工业区的“店厂互通”。

  敢揽瓷器活,手里就得有金刚钻。走进丰翼科技研发总部,企业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运控平台大屏上,不仅实时更新每架无人机的飞行架次、航程和飞行时长,还能够实时监测到每架无人机的飞行经纬度坐标、高度和实时轨迹。

  丰翼无人机物流产品负责人冯上广说,在每个无人机运营中心,除通过无人机运控系统协助实现对无人机的监控和调度,还配置了机长、地面勤务员、安全操作责任人等职能岗位,从软硬件系统到人员配置等全方位保障运输货物安全。

  “发展低空经济,要牢记市场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政策是保障、技术是支撑、安全是底线。”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敖万忠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低空经济的运行,关键在于构建安全为根基的“数字底座”。在深圳,仅一个物流无人机运营中心,日均起降最高就可达4000架次,远高于民航起降量。只有平衡好发展与安全,构建相适应的技术“底座”,才能让低空经济不仅“飞起来”,还要“飞得稳、飞得好、飞得远”。

  在深圳市南山区,人们正在探索建立适应未来密集航线和复杂业态需求的安全管理体系。南山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山正在打造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推进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市区联动构建低空管理服务系统。

  为保障试验区低空安全融合飞行,低空管理服务系统采用了真实、高精度、三维立体城市CIM底座,涵盖城市建筑、交通路网、城市规划等影响低空飞行的城市要素;试验区建设多种感知设备,对区域内飞行活动进行实时感知,构建新型区域低空感知网;基于系统数据底座,接入空域态势感知数据、运营企业实时飞行数据、智能化起降设施运行等多维数据,通过大数据融合计算,为空域规划、容量管控、飞行安全提供支撑。

  在业界人士看来,发展低空经济就是把“路”修到“低空”去,而这些“路”上的“车”、“开‘车’的人”和因“路”而兴的产业,都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并且依靠先进的通信、计算、感知、飞控等技术,确保安全基石牢不可破。

  放眼深圳全域,从推进全市域低空数字空域图、智能低空信息基础设施“通信网”、定制化微观气象服务“气象网”,到打造智能低空数字底座与数字孪生系统、融合低空飞行活动“航路网”、建设智能调度监管服务系统“服务网”,四张更大的“网”正在慢慢织就,为深圳的低空“高飞”筑起坚固的“数字基座”。

  “深圳头部无人机企业也在为安全这个底线加码技术力量,并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空管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美团无人机公共事务负责人闫琰说,因为配送航线多数位于人流车流密集区,为实现分布式、高密度、高频次的无人机即时配送网络运行,美团自研搭建了三维高精地图、通信地图等底层系统及运行调度规划系统。

  “城市高楼林立,核心区域易形成无信号的城市峡谷环境,美团通过自研视觉定位系统在无信号的区域通过与离线建立的视觉地图匹配来获得经纬高等全局定位信息,保障无人机的安全正常运行。”闫琰说。

  近观察三:从“0”到“1”的突破 必须依靠政策赋能助力

  低空经济何时能实现载人飞行?谁为安全风险系上“保险绳”?

  5月22日,《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发布,提出8项共29条具体措施,抢滩“低空蓝海”,剑指“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低空经济,很多都是从‘0’到‘1’的突破,一些领域还是颠覆性的变革,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策体系加以扶持,才能真正‘飞起来’。”成涛说。

  政策保障,法制先行。从2022年起,深圳先后出台《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今年初,全国首部低空经济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应运而生,进一步完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协同机制和政策举措。

  除了市级层面,深圳各个区也动作频频,先后发布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拿出“真金白银”引进培育低空经济产业项目、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营造产业生态。

  在南山区,针对整机企业、低空核心部件、关键材料及运营服务企业等给予多项高达千万元级资金支持。在龙华区,企业最高可以获得一次性1000万元资助。“三年两个亿,真正给到企业。”龙华区工信局副局长屠建洲说,在政策支持下,龙华区内多个公共服务场所增设美团无人机配送航线,其中包括白石龙音乐公园、深圳图书馆北馆等地标性文化设施,有效改善大型公共场所外卖配送难问题。

  在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发展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强化引领支撑等试点领域中,深圳均被放在了C位,这将为深圳成为世界领先低空经济产业高地的“排头兵”再添动力。

  “目前,深圳至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的物流无人机配送业务已实现常态化运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低空经济专班负责人赵柯向记者表示,“我们的构想是,在物流无人机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发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先载物后载人。”

  被称为“空中的士”“空中出租车”的eVTOL航空器,无需传统机场和跑道,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飞,并在空中转换成固定翼飞行模式,如传统大飞机一样实现高速巡航。此外,航空器相比传统直升机发出的噪音少,对起降场和航线周围居民和生态更为友好。

  随着eVTOL航空器技术的发展,新的消费模式应运而生,将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对未来中短途出行领域产生革命性影响。深圳也不断招才引智,推进eVTOL研发运营企业落地试点,推动低空有人/无人融合运行发展。

  好消息不断传来:德国eVTOL研发制造商Lilium宣布在深圳设立中国总部,亿航、峰飞航空科技、时的科技等国内eVTOL企业也纷纷宣布进驻深圳,开拓航线:在大鹏新区、在盐田区、在宝安区、在罗湖区,都能看到亿航无人驾驶航空器旋动桨叶,飞向天空的身影。

  今年2月,深圳至珠海的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航线公开演示飞行在深圳举行,这也是我国首次在民航最“繁忙”的空域进行无人和有人驾驶飞行器的融合飞行。

  “梦想照进现实。”赵柯说,“未来,可能深圳每个片区都有足够的低空基础设施供市民使用,我们都可以‘想飞就飞’。”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