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携手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宋薇萍 上海证券报

  首批量子通信应用场景发布,一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授牌,一批跨区域合作项目、要素聚合项目签约……5月24日召开的深入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上,来自沪苏浙皖“一廊九城”齐聚上海松江,扛起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大旗,落地一系列成果,拟为加速培育长三角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与智慧。

  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副组长、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执行主席、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表示,8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历经1.0版源起松江、2.0版联通嘉杭、3.0版九城共建,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接下来,松江将持续发挥好策源地牵头协调作用,与G60兄弟城市一道,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共同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创生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发挥长三角“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奋力谱写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九城市瞄准未来产业新赛道,落地了一系列重磅成果。《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

  2021年11月第四届进博会期间,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正式发布“G60 星链”计划,一期将完成发射1296 颗卫星,未来将打造1.4 万多颗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的组网。

  上述方案明确,九城市将坚持融合化发展、集群化发展、差异化发展和市场化发展,完成绘制卫星互联网产业图谱、优化卫星互联网产业布局、培育产业创新生态、建立产业联盟(集群)、提高产业链协同水平、扩大应用示范场景、提升国际化商业化水平、建立工作机制等主要任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设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和要素对接平台,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量子信息领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首批量子通信应用场景同步发布。

  据了解,今年以来,为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不断提升区域安全发展能力,长三角G60联席办会同量子领域头部企业、专业机构,以“建网络、推应用、育生态”为主线,先后赴苏州、湖州、芜湖、宣城、金华、嘉兴、合肥等城市调研推进G60量子通信网络建设和应用创新工作,目前已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启动建设量子城域网跨省市互通、率先推进主要QKD设备异构组网、率先推进“产业+量子”场景应用。

  根据安排,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将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系统集成、安全高效的量子通信网络,并充分发挥量子城域网对推动技术进步、服务企业发展、加快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加速量子通信创新应用的规模化、产业化,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共育G60科创生态

  助力硬核技术创新

  以国际一流科创生态涵养硬核技术创新沃土,会上发布了AIGC文生视频《共育G60科创生态》,与会者对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同济大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研究院现场揭牌,旨在促进区校共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据合作协议,区校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汇集多方力量,着力加强在高端智库、人工智能、产学研融合发展、卓越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会上还授牌了一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上海陕煤高新技术研究院、牛津大学(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浙大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合肥市科创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入选首批概念验证中心名单。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建立起覆盖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矩阵体系,充分验证概念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市场可行性、团队稳定性和政策可持续性,更好实现九城市仪器共享、数据共享、专家共享、标准共享、科创和产业要素上下游协同,实现研发、中试、量产高效衔接,形成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的产业集群,展现“集群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推动国家新一轮新质生产力

  布局调整重要承载区

  2024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是上海松江对标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启动建设G60科创走廊八周年,是九城市共商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六周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九城市GDP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15;研发投入强度均值达到3.77%;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国1/7,累计增幅超过2倍;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2.59%;科创板上市企业数超全国1/5,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超1/8。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23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指数达到165分,建设成效稳步提升,5年来指数年均增幅近11%。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陈海鹏表示,相比2018年,九城市研发经费投入增幅高达83%,年均增幅约12.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壮大,数量从1万多家快速攀升到5万多家。

  “G60科创走廊建设成效显著,与美国101公路和128公路、英国M4等著名科创走廊比较,初步具备了对标全球科创走廊的实力。”陈海鹏说。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推进科技协同创新,提升全球科创影响力的关键着力点,是促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国家新一轮新质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重要承载区,是探索区域先行先试,发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引领作用的有力抓手,“必须从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更高起点,全面理解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对国家未来发展全局的系统性意义。”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