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覆盖“中国制造”更多关键领域
9月1日,参观者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现场参观展出的腹腔内窥镜单孔手术系统。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新华社沈阳9月6日电 题: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覆盖“中国制造”更多关键领域
新华社记者王炳坤 李宇佳
可在多种材料上实现精准切割的水切割机,能完成腹腔手术中套圈、缝合、打结等操作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大街上实现边除尘减霾边垃圾分类的环保作业车,可代替人工在高危环境中长期执行巡检任务的机器人……9月1日起在沈阳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智能装备令观众眼花缭乱。
这场以“构建创新、协作、共同发展的全球制造业生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集中展示了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的高端装备和精益产品,显示出数字化、智能化正加速覆盖中国制造业更多关键领域。
红色的车身、筒状的眼睛,外表酷似“机器人瓦力”——在大会展区,由七腾机器人有限公司推出的防爆化工轮式巡检机器人引人关注。
据了解,这款机器人通过搭载AI视觉识别技术等检测手段,能对现场环境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智能分析,可代替人工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等环境中长期执行巡检任务,大幅度降低了一线高危作业人员的危险指数和劳动强度。
中国已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实现稳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苏州大学相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副院长瞿卫新表示,中国正处在智能制造数字转型的战略期,数字制造、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是推动中国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
在鞍钢股份冷轧厂彩涂分厂,工人不再每隔十分钟就守在产线旁。生产线尾部操作出口的机器人挥舞着“手臂”,在下线的钢卷上完成上套筒、贴标签、粘胶带等工作,随后无人天车将钢卷吊走并自动装车,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在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J7整车智能工厂,AGV搬运机器人将物料精准送达,3D视觉引导机器人“眼光炯炯”自动作业……公司数字化部部长宋磊说,车间里是现实生产,电脑里还有一个模拟车间全部生产场景的数字孪生工厂,“当两者运行参数出现偏差,孪生工厂就会预警,发现实体工厂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无所不在的机器人应用,到智能生产线日益普及,从机器设备远程监控运行、诊断故障,到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仿真生产过程……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企业更加紧密地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也为定制化、柔性化制造赋能。
以机器人为例,来自尚普咨询的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135.7万台,市场规模约为87亿美元,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电子和半导体制造、锂电和光伏制造等领域。
9月1日,参观者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现场参观展出的机械臂产品。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随着智能制造热潮的到来,人工智能应用也开始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业的各个环节。深圳吉兰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晋生表示,目前在物流、买卖等层面,人工智能已经实现应用,并向工厂信息化系统下沉。而制造过程、工艺过程的智能化正在逐步推开。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柏林所所长汉斯·乌思克尔特表示,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互联网企业虽然拥有人工智能技术,但缺乏制造领域的知识,而一些工业企业又缺少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未来应引导工业企业和已建立训练模型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创,发挥更大潜力。
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原主任王绪君表示,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中国制造还面临产业层次偏低、基础能力薄弱、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未来应着力在科技创新上下工夫,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促进制造业组织和管理模式变革,尽快推进产业技术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