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华为:数字化创造产业互联新时代

经济参考报

  产业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如何拥抱智能世界的广阔未来?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华为第20届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全球1000多名产业分析师、财经分析师等,以“跃升数字生产力,加速迈向智能世界”为主题,深度解析前沿趋势,探讨产业发展策略,为产业数字化指明方向。

  数字技术驱动 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

  在电力行业,一名普通线路工人工作30年巡线所走过的路可绕赤道1周,然而如今利用5G、边缘计算、AI视频识别等先进技术,变电站巡视、操作等日常业务实现了无人化、智能化,线路工人也转型成为巡检数据工程师……

  这只是数字化改变行业场景的一个缩影,在港口、在矿山、在工厂……更多的数字化转型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正如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所言:“数字化”是共识度最高,也是当前确定性最高的趋势,数字技术将驱动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并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数据显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数字化相关战略;2026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将达到3.4万亿美元。

  “数字化是整个产业链的新蓝海,跃升数字生产力正当时。”孟晚舟说,无论是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还是支撑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均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收益。

  以电力行业为例。据华为电力数字化军团副总裁、首席数字化转型官夏文波介绍,新型电力系统发挥态势感知、广泛互联、数字孪生、智能计算的优势,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动态平衡:能源供给侧通过数字化提升风光等自然资源预测能力,实现高比例新能源高效并网,减少弃风弃光、提升消纳水平;能源消费侧通过数字化支撑水冷电气热等综合能源服务,节能降碳增效,推动电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从而在结构上满足新能源的消纳需求,在形态上满足源网荷储融合互动需求,在技术上实现各环节数字化和智能化,经济上满足“电-碳”协同发展的要求。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表示,在“双碳”背景下,能源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当其时。从电网角度来说,电网数字化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他认为,针对数字化新技术的研发,业内应共同抓住机会,在迭代和推广中了解用户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需求,共同促进电网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孟晚舟表示:“华为将在联接、计算、存储、云等方面保持投入,为客户提供极简架构、极高质量、极低成本、极优体验的‘四极’数字基础设施,携手伙伴共同助力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四化’,即作业数字化、数字平台化、平台智能化、智能实战化,共赢数字化未来。”

  “无论是在当下,还是在长远的未来,数字化的旋律一旦奏响,便将穿透企业的边界,连点成线、聚线成面,共同创造产业互联的时代。”孟晚舟说。

  数据要素加持 数字经济迈向新阶段

  结合华为近十年的实践,孟晚舟还分享了对数字化转型的三个核心洞见。首先,战略驱动是根本:数字化本质是战略选择和战略规划,成功的数字化转型都是由战略驱动,而非技术驱动;其次,数据治理是基础:只有通过对数据的科学治理,数据在企业内部的流动才具有意义,不同维度的数据汇聚在一起才能创造新的价值;最后,数据智能是方向:数据正在成为生产力,作业数字化、数字平台化使得数据清洁、透明、聚合,是转型的基础,平台智能化、智能实战化使得数据随需、易懂、有用,是数字转型的深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有望达到56万亿元,占GDP比重将超过50%,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半壁江山。业界已经形成的共识是,作为数字时代的“原油”,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要素,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华为ICT战略与Marketing总裁彭松表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千行百业的生产场景,让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大幅跃升。“数字基础设施好比数字经济时代的‘高速公路’,通过运力、算力、存力三者协同发展,让数据的采集、传输、计算、存储和分析更高效,进而跃升数字生产力,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活力。”

  如何打造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彭松提出,要建设领先的“运力”设施,用更领先的5.5G、F5.5G、Net5.5G为代表的技术构建千亿物联、万兆体验的网络能力;要打造坚实的“算力”设施,在通用计算、人工智能计算等多样性计算领域不断突破;要构筑可靠的“存力”设施,让数据存得下、跑得快、用得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在数据要素加持下,数字经济迈向量质齐升的新阶段,数字治理和数字安全体系基本完成构建,通过ICT高质量发展作为牵引,将带动数字经济健康繁荣发展。”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表示:“高性能异构算力、高速网络、大存力新型盘框、近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发展,加速以CPU中心的耦合架构走向存算分离、资源池化共享的Diskless架构。未来,大存力新型盘框将成为数据存储的新底座。”

  业界预计,到2030年,全球联接总量将突破2000亿。与此同时,企业网络接入、家庭宽带接入、个人无线接入将迎来万兆联接的时代;通用算力将增长10倍、人工智能算力将增长500倍。

  “未来算力将像水和电一样,触手可及、随需随用。”孟晚舟说。

  “未来通信和未来计算是迈向智能世界需要解决的两大核心问题。在通信领域,今天的我们有条件超越香农定理最初的假设和应用条件,实现超越十年百倍的发展。在计算领域,方向是新的计算模式、架构与部件,提升对智能的认知水平和掌控能力,并在AI for Industry和AI for Science等应用中不断迭代发展。”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表示。

  产商加速融合 从5G迈向5.5G

  5G商用3年多来,5G生态快速繁荣。据华为无线首席战略官陈传飞介绍,5G发展3年全球用户就已达到10亿。得益于良好的5G产业政策,快速的5G网络部署,以及5G业务在个人、家庭与垂直行业的全面发展,5G站点数Top 20的运营商收入已取得明显的增长,实现了5G商业正循环。展望未来,5G强大的网络能力将开放给生态伙伴,帮助运营商增加变现渠道,并进一步繁荣5G产业。

  “5.5G已呼之欲出,将为移动网络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为未来的智慧生活和数字经济带来更多可能性。”华为无线产品线副总裁、首席营销官甘斌表示,首先,随着产业链和商业场景已经做好准备,网络体验已从以“泛在千兆”为标志的1.0,走向5.5G“下行万兆+上行千兆+确定性体验”为标志的2.0阶段。构筑万兆体验层+确定性体验层,将带来建网模式的升级,而超大带宽频谱+全频段走向ELAA-MM是高效建网的核心。其次,千亿物联加速成为现实,从物联1.0的高速高价值联接(5G NR)走向物联2.0的全场景应联尽联,在各行各业实现全场景、全流程、全要素的广泛连接。

  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认为,5.5G周期位于5G与6G之间,针对5G商用未释放的潜力,面向2025年后的工业与VR、AR等新应用,持续开发和释放5G网络潜能,同时为6G创新探路,将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作为全球最大的5G运营商,中国移动正在助力5.5G加速商用。中国移动集团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煜表示,中国移动围绕卓越网络、智生智简、低碳高效三大方向十大技术积极推进技术链、创新链双链融合,5.5G技术和产业均取得显著进展。据悉,中国移动正在积极建设协同创新基地,针对5.5G、5G+行业等领域建设专项实验室,打造开放、共享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测试、演示环境,联合产业伙伴共同推动5.5G成熟商用。

  在完成了3年三级跳的加速发展之后,5.5G已经迈入产商融合的新阶段。海尔衣联网全球生态供应链总监周明立表示,5.5G物联网技术正在赋能制造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臻像科技副总经理孙雪君认为,光场技术高分辨率和超多视点,结合5.5G上下行超宽带和确定性时延,可以给沉浸式显示终端用户带来更佳的3D体验。智汇芯联CEO李振彪表示,5.5G无源芯片技术和终端产业链日趋成熟,随着无源终端的量产与商用推进,势必将释放更多商用场景。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