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解码上半年经济数据|这些数字不简单!

新华网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16836亿元,同比增长5.0%。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 

  如何看待上半年经济运行表现?释放了哪些信号?新华网思客采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上半年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思客:怎么看中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0%? 

  姚景源:上半年GDP增长5.0%,这和我们年初预期目标相一致。上半年我们是克服了各种困难,做到了这一点。因为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内外环境都是充满挑战的,整个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错综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泛起,国内还面临着需求不足的问题,一些领域还存在着风险隐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上半年中国经济能实现5.0%的增长,应当说是来之不易的。 

  张立群:总体来看,上半年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的运行态势,整个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比较活跃。从供给端看,支持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实体经济和工业,具体表现在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方面,无论是从生产方面,还是投资方面,数据都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思客: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数据释放出何种信号? 

  姚景源:上半年非常突出的一个经济运行的特点,就是工业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6.0%,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速度。在工业当中特别突出的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达到7.8%,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工业现在有这样的成就,和我们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有直接关系,从过去那种更多注重速度和数量,转到重视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而且我们在工业方面的各项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整个工业增长的扶持,也是靠前发力的。 

  在投资当中,对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还是制造业投资。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3.9%,制造业投资增长9.5%,对全部投资贡献率达到57.5%,这是过去所没有的。 

  在上半年经济5.0%的增长当中,有2.6个百分点是服务业的贡献。今年假日经济也特别活跃,上半年五一节、端午节,还有元旦、春节,各地也都做了比较充分的部署和安排。因此服务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立群:工业方面,制造业的数据明显好于平均数据。这凸显了当前的创新驱动,包括经济结构调整,都是比较积极的。这也表明高质量发展确实要依靠创新驱动,依靠科技进步。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克服各种困难,以更大的努力践行创新驱动,为整个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积极因素。 

  思客:怎么看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6.1%? 

  姚景源:上半年我们中国进出口贸易保持了6.1%的增长,其中出口是6.9%,我觉得这应当是一份亮丽的成绩。再往下分析,一个是传统产业产品的出口保持很好的成长,比如纺织服装、家电家具,还有就是一些“新赛道”,比如新能源汽车。所以在整个高质量发展过程当中,一方面我们追求技术进步,追求高科技,另外一方面我们不放弃传统产业,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张立群:上半年出口数据和去年相比有所回升。综合来看,在全球经济比较困难、国际贸易低增长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国出口总体保持增长的态势,是多方面因素支持的结果。第一,广大民营出口企业为开拓市场付出巨大努力。第二,“一带一路”不断扩大国际市场的范围。第三,和我们稳出口政策的累积效果相关。 

  思客:如何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姚景源:我们上半年做到了稳中有进,在内外挑战中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一些领域的风险隐患问题和国内大循环存在的堵点卡点问题,都有待我们去努力解决。 

  下半年各项政策要能做到同向发力,通过改革化解困难,通过改革凝聚共识,通过改革解决问题,通过改革来扭转我们社会上一些比较弱的预期,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张立群:现在来看,中国经济在上半年保持一个平稳增长态势。我觉得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是没有变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必须高度重视需求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应该看到外部环境是错综复杂的。现在就是要着力扩大内需,尽快地把中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需求的潜力,通过政府投资引导激发出来。依靠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增发来支持大规模的公共产品投资,包括基础设施体系、教育医疗等这些公共服务体系,通过这些公共产品高质量的建设来带动企业订单显著增加,来显著地提高我们19个城市群大中小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水平,这样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就会不断得到增强。 

  策划:车玉明 刘加文 

  监制:李志晖 刘娟 

  执行策划:唐心怡 

  编辑:周佳苗 马宇聪 李然 

  后期制作:姚远 田泽阳 

  设计:李权 

  统筹:崔祎璁 张琦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