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稳中求进每月看丨年中再发力 巩固好势头——6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题:年中再发力 巩固好势头——6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

  时至年中,盛夏时节。田间热火朝天,车间紧张忙碌。夏粮有望再获丰收、耐心资本加速培育、“老有所养”更有保障……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全国各地持续发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惠民生举措落地见效。

  观察之一:“三夏”农事忙

  伴随着水泵的轰鸣声,一股股清凉的水流从喷头中喷出,洒在刚刚播种的玉米田上。6月25日,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东大洼现代农业园区玉米种植基地内,种粮大户论洪赤指挥工人启动节水喷灌机,对播种的3000余亩玉米进行灌溉。

  连日来,河北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温度超过40摄氏度。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夏种墒情不足的地区,会同水利部门做好应急引水、调水、提水、送水等工作,并利用大功率水泵、移动浇灌设备等抗旱物资储备,增加抗旱水源,提高出苗质量。

  近期,我国气候南涝北旱特征明显。各地各部门在“三夏”工作中加强应对,将损失和影响减至最低。

  在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田间地头,农户们也忙碌着喷灌作业,增墒保苗,以应对连续干旱天气。6月中旬,江苏省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多地压茬推进夏种、夏管。

  在淮北地区全力抗旱的同时,江苏省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闻“汛”而动,严阵以待防御强降雨,实施防灾减灾措施,确保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据江苏全省农情调度,今年夏粮生产总体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三增”良好形势。

  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控制性水工程全面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和水量,保障夏播用水需求;山东、河北等地通过加密监测预警、科学调度水源等举措,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多地多部门正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抗旱保夏播保供水。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17时,全国夏粮已收94.8%,同比快0.8个百分点。全国夏播粮食已播79.6%,其中夏玉米播种过九成半,中稻播栽近九成,夏大豆播种近八成。

  【记者观察】夏粮,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全力以赴抓好夏收、夏种、夏管,对于端牢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至关重要。面对极端天气,今年“三夏”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仍要继续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支撑,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观察之二:培育耐心资本各地在行动

  科技创新投入高、周期长、不确定性强,离不开创业投资、耐心资本的“加持”。6月,相关政策信号密集出现。

  6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作用。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长期资金投向创业投资。

  在6月19日至20日举行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耐心资本成为高频词汇。论坛期间,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国寿投资公司与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科创投资基金合作意向协议,发挥央地协同的耐心资本作用。

  “此次三方合作将加强科技创新与金融投资的协同联动,进一步支持上海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说。

  放眼全国,6月各地纷纷布局培育耐心资本,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总规模500亿元的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启动运行;首期规模10亿元的海南自贸港创新投资基金已正式开展投资运作;北京经开区设立了首期规模10.01亿元的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当前,耐心资本正加速培育,为技术创新、传统产业升级、新产业培育提供稳定的资本支持,成为各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之一。

  【记者观察】耐心资本看重的是未来、投资的是价值。相信随着耐心资本不断壮大,将进一步激发我国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的动能和潜力,为支持科技创新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力量。

  观察之三:绿色“成绩单”持续刷新

  6月的神州大地,郁郁葱葱,生机无限。6月5日是环境日,一份绿意盎然的“成绩单”出炉。

  《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天更蓝了,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水更清了,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山更美了,全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30%。

  吉林、浙江、山西、甘肃等地也在6月披露了最新的生态保护情况和最新的生态保护举措。

  全面消除劣五类水质、农村及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安全……环境日前夕,《2023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6月中旬,吉林省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若干措施》。

  浙江省日前印发施行《浙江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出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交通结构等方面重点治理任务。到2025年,全省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达到24.3微克/立方米,全面消除重度以上污染天气。

  “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基础。”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17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据监测,近10年来,北方地区春季年均发生9.2次沙尘天气过程,与近30年同期年均12.5次相比,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沙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畜牧养殖业和林果业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记者观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要把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有机统一起来,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观察之四:更好保障“老有所养”

  “2012年退休时,我每月养老金为1972元,经过多次调整,到2023年底,已经达到3526元。”今年72岁的李大爷是辽宁省沈阳市企业退休人员。近日,他收到了今年每月将再增加养老金100余元的好消息。

  为更好保障“老有所养”,人社部、财政部6月17日发布通知,明确从2024年1月1日起,为2023年底前已退休人员按照人均3%的水平提高基本养老金。近期,各省份陆续公布本地具体调整方案。

  养老金是百姓的养老钱,关系参保人的根本利益。相关部门正在持续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大力推动“跨省通办”“一网通办”。

  6月,广大的农村老年群体也迎来利好。民政部联合21个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6月13日对外公布。这是全国层面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出的首份总体性、系统性部署。

  每天上午10点左右,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马灵村的养老服务站里格外热闹,不少老人来到这里喝茶、聊天。在四川农村,县乡村相衔接的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正逐渐完善。截至6月,已建成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183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38个、村级养老服务互助点位5000余个。

  全国不少地方正依托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引入专业力量,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智慧养老、老年教育、医养结合等新模式,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

  【记者观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国家层面不断制定完善切实有效的措施,各地也在积极探索。相信随着养老服务能力与水平的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提升。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