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钢协:预计全年粗钢产量、钢铁消费保持同比增长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张玉洁)10月26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后简称为“中钢协”)举办2020年第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中钢协表示,前三季度钢铁行业保持了生产平稳增长、价格小幅回升、效益逐步好转的行业运行态势。预计全年粗钢产量、钢铁消费将保持同比增长,四季度钢铁价格将保持相对稳定。同时,中钢协指出,目前,铁矿石、煤炭、焦炭和废钢价格均处于高位,且呈上涨态势。在钢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的情况下,钢铁企业提高效益困难较大。预计全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有望实现利润1800亿元左右,同比小幅下降或持平。

  中钢协表示,前三季度我国钢铁行业生产保持平稳,产量小幅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月份,我国粗钢产量78159万吨,同比增长4.5%;生铁产量66548万吨,同比增长3.8%;钢材产量96424万吨,同比增长5.6%。从季度看,一季度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2%,二季度增长1.7%,三季度增长10.3%。

  下游行业快速复苏,拉动需求增长明显。据测算,1-9月份,粗钢表观消费量7.69亿吨,同比增长8.94%,增幅比1-8月份扩大1.7个百分点。国家重大投资项目的启动和汽车、家电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复苏,拉动了钢材需求,钢铁行业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钢材出口大幅下降,进口明显增长。既有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也有我国需求较旺、价格相对稳定的驱动。

  钢材价格逐步回升,总体水平低于去年。1-9月份,钢材平均价格指数为102.44点,同比下降5.66%。从分月情况看,4月份起,钢材价格呈逐月回升走势。

  进口铁矿石同比增长,价格快速上涨。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86846万吨,同比增长10.8%,从6月份开始已经连续4个月超过1亿吨。9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10855万吨,环比增长8.16%;进口均价110.75美元,环比上涨7.08%,持续高位运行。9月末,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为11907万吨,比6月末的低点上升了10.4%。

  据中钢协价格指数监测,9月末,钢材价格比4月末的低点仅上涨9.7%,而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了39.8%;与去年同期相比,钢材价格指数下降了0.09%,而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了31.25%。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远大于钢材价格涨幅,是制约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

  企业效益持续好转,同比降幅明显收窄。据钢协统计,1-9月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销售收入33970亿元,同比增长5.44%;利润总额1375亿元,同比下降9.46%,降幅呈大幅收窄态势;平均销售利润率4.05%,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从分月情况看,6、7、8、9月连续四个月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9月末,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63.30%,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

  全年预期方面,中钢协表示,全年粗钢产量、钢铁消费将保持同比增长。四季度,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在国家“六稳”“六保”政策落实的带动下,下游钢材需求也将继续恢复。但随着北方天气转冷,用钢需求强度将有所下降,钢铁产量增幅将有所回落。据钢协旬报统计测算,10月中上旬,全国粗钢日产约305万吨,环比略有下降。预计全年粗钢产量将超过10亿吨,同比增长3-5%。

  全年钢材出口下降、进口大幅增加态势难以扭转。6月份以来,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的差异,我国连续4个月粗钢净进口。随着海外市场阶段性恢复、钢材产品价差逐渐缩小,四季度,我国钢材进口量环比将减少,钢材出口将有所回升。预计全年钢材出口量将下降约15%,进口量将增长约60%。

  市场预期谨慎乐观,钢材价格有望平稳。从钢协对会员单位的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四季度,企业订单较为饱满,对市场走势大部分持谨慎乐观态度。从成本看,钢价难以大幅下降。从供应看,钢价也难以大幅上涨。钢价将相对平稳,继续呈小幅波动态势。

  企业成本压力上升,提高效益难度加大。目前,铁矿石、煤炭、焦炭和废钢价格均处于高位,且呈上涨态势,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在钢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的情况下,钢铁企业提高效益困难较大。预计全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有望实现利润1800亿元左右,同比小幅下降或持平。

  中钢协表示,未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行业自律,有效控制产能释放,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二是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大力降本增效。三是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努力实现低碳发展。四是加快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不同层级的优势企业集团,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区域号召力、专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五是聚焦根本任务,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着重解决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行业三大痛点,持续推进国际化进程。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