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惠民保险加速落地背后:消费刚需叠加政策鼓励 健康发展更需监管引导

21世纪经济报道

  段时间,各地兴起惠民保险。

  10月15日,“北京京惠保”正式出炉。“保费79元最高保额200万元,意味着保费每天不到3毛钱。”这在北京的马女士眼中“很划算”,于是便在微信公众号上投保了。

  这款保险产品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北京市大数据管理局、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指导;由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承保,由因数健康提供服务平台。

  参保门槛低

  据介绍,“北京京惠保”具有四大“亮点”:一是参保门槛低,只要是北京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均可参保;二是保费价格亲民,价格统一为79元/人/年;三是报销比例高,只要符合赔付条件,扣除2万元免赔额后,住院医疗费用可100%报销,最高报销100万元;四是涵盖17种特定高额药品保障,0免赔额,在符合赔付条件的情况下按90%比例赔付,最高赔付100万元。

  某保险公司业务人士认为,惠民保险既可以支持基本医保降低大病、特药等方面的支出,与医保有效互补,进而实现控费用、降成本,也可以通过社保、商保合作形成有机可调的医疗费用管控机制。

  但该人士也指出,惠民保险对参与项目的保险公司的运营要求较高。据其推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与运营之后,会有一部分保险公司因为运营能力不足被迫退出市场,也有部分保险公司不会涉足这个市场,市场最终属于能提供完善医疗服务和真正健康保障的保险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覆盖人群广、投保门槛低、保费低廉、保障额度高,如何降低赔付率、控制投保风险,是惠民保险的关键之一。这其中的突破点或在于和健康管理的结合。“北京京惠保”也特别突出了这一点,其为参保人提供慢病管理、用药福利、癌症及肿瘤筛查、在线图文问诊、重疾门诊绿通等18项健康服务,旨在通过健康管理降低疾病发生率,从而降低整体赔付率。

  警惕“跑马圈地”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这加速了惠民保险的爆发式增长。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分析称,惠民保险的快速发展有三方面因素:政策鼓励,消费者的刚性需求,保险机构的合作创新。

  具体而言,首先,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深化与扶贫政策的推动,各地政府陆续推出了一些惠民保险有关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各类机构参与,因此保险机构均有意愿和义务来支持国家和地方政策;

  其次,目前保险保障的覆盖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三线以下城市以及中低收入阶层的保障不足,在大病与意外等保险方面有刚性需求,但目前仍缺乏适合的产品和便捷的购买渠道;

  第三,随着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移动互联等技术的持续发展,针对下沉市场和普惠人群的新型保险商业模式愈发变得可行和具有想象力,因此大型保险公司的下沉地区机构和地方性保险机构也尝试通过与当地政府、医疗机构、社保局、互联网机构合作,探索新的产品、市场和商业模式。

  惠民保险在受到市场欢迎的同时,也有可能存在“超赔”“跑马圈地”等风险。某保险公司负责人坦言,保险公司如果想要压低成本、跑马圈地开展这类业务不可取。“因为第一家做不起来,后来者也难做起来,这包括地方政府的信任、消费者的比价等因素。”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专业副主任宋占军表示,在健康保险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背景下,保险公司通过地方定制化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医疗保障升级和健康管理服务,有助于保险公司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惠民保险作为一种“保本微利”的普惠性保险,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不过,宋占军也建议,惠民保险目前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从长远角度看,建议银保监会和国家医保局联合出台惠民保类商业医疗保险发展规范性文件,参照税优健康险的业务管理模式,从经营资质、产品报备等方面加以完善。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