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郑商所走进央企”培训班成功举办 点亮期货灯塔 保驾企业远航

王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为进一步提升相关实体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郑商所于近日在安徽蚌埠举办了“郑商所走进央企”——期货及衍生品业务培训班。此次培训班旨在通过系统专业的期货知识讲解,帮助相关企业更好理解和运用期货工具,实现风险有效管理,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在培训班上,多位业内资深专家和学者就期货市场基础知识、套期保值策略、风险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参会企业代表表示,通过培训,让他们对期货市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的生产经营将产生积极影响。

  用期货衍生品为上下游企业解决痛点

  中建材凯盛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凯盛资源”)是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凯盛科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作为集团的集采平台,凯盛资源集采品类涉及纯碱、石英砂、天然气、锡锭、贵金属等大宗商品。

  据凯盛资源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凯盛资源开始接触纯碱期货,通过基差贸易、累购、后点价等方式,年度采购量最高超40万吨,期货采购已成为纯碱现货采购的有力补充。随着金融衍生品业务的不断深入,现有专业技能亟需快速提升。此次培训班恰逢其时,该负责人表示,郑商所的专业团队和各位老师将为凯盛资源带来丰富的理论与实操经验,与大家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当前,在大宗商品交易领域,基于期货价格的基差定价已成为一种流行的贸易模式,在煤炭、金属、农产品等行业被广泛运用。其通过提供灵活的定价方式帮助上下游企业实现双赢。

  事实上,在贸易关系中的采购方和销售方都存在各自的痛点。中粮祈德丰(北京)商贸有限公司总监李宝辰介绍,对于采购方来说,在行情趋势性下跌过程中,采购方为保证安全库存量,即使承受价格损失也需采购持有现货合同;在行情趋势性上涨中,贸易商纷纷捂货惜售,采购方为保证生产供应,只能提高采购价格。采购远期货物占款时间长、资金成本高,采购周期过短则连物流在途时间的波动都令人心惊胆战,根据市场判断调节备货周期的空间太小,难有计划性。对于销售方来说,在行情趋势性上涨中,为保证合理的生产计划,即使承受价格损失也只能销售现货合同;在行情趋势性下跌中,终端及渠道纷纷压价采购,销售方为保证正常生产,被迫降价销售。

  “基差定价的模式,可以让采购方保证企业生产资料的品质和稳定供应,使生产能够按照计划顺利展开,同时能尽可能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利润率。对于销售方来说,基差定价可以使其保证正常销售进度,在避免出现胀库、影响生产计划的同时,尽可能提高销售价格,从而提高销售利润。”李宝辰说。

  紧密贴合企业业务特征开展风险管理

  河北正大玻璃有限公司(简称“正大玻璃”)是一家生产型企业,在主营产品玻璃方面是销售方。2023年5月下旬,玻璃现货价格处于1800元/吨以上的高位,现货升水期货主力合约,玻璃下游贸易商和深加工客户对于高价格抵触较大,正大玻璃库存增加,当时的销售目标是高利润下“零”库存。在下游客户提货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如果降价会引发周边生产企业竞相降价,导致下游更加悲观和观望,无法实现快速降库目的。经过商议,正大玻璃计划在近月合约逐步卖出套保,通过期货市场增加销售渠道,实现“零”库存的目标。

  正大玻璃副总经理庞溥军表示,基于此,经过公司决策小组商议研判,在建立一定的头寸后,如果盘面下跌产生一定的盘面收益,公司即把这些收益转化为给点价客户的优惠,客户也能拿到相对更低价格的玻璃,同时客户可以及时提货,更进一步达到了公司降低库存的目标;如果盘面上涨,持有的头寸有了一定的浮亏,那就作为套保头寸持有到交割日进行交割。

  “定好方案后,我们开始在玻璃2306合约上陆续建立套保头寸,在和参与点价客户约定好之后,公司每次建仓20手,依次开展,截止到6月14日公司共通过客户点价交易3450吨,卖出套保2440吨,最终实现5890吨的减库目标。”庞溥军说。

  庞溥军表示,在这个案例中,公司没有机械地去做套保,而是通过盘面价格波动,以期货收益补现货价差的方式,吸引客户点价成交,公司实现了降低现货库存的目标,客户也拿到了相对优惠的价格。

  在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业务合伙人田雪彦看来,期货衍生品的应用是企业出于业务风险管理的行为,因此需要紧密贴合自己的业务特征,明确企业的风险,建立相关的内控制度,完善相关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才能让市场更加了解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效果。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

  服务企业 郑商所一直在行动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并鼓励期货市场的发展,为相关实体企业的参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022年正式实施的《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利用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央企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性地位。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服务央企方面,郑商所近年来主要采取集中培训和定点服务两方面举措。

  “一方面,郑商所积极开展央企集中培训,提升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和应用水平。2020年郑商所联合国资委财管局、证监会期货司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央企集中培训,70余家央企汇聚郑州。此后,郑商所加强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的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先后于2023年和2024年5月,举办了两期央企金融衍生业务培训班。另一方面,我们主动上门服务、走进央企,对接企业需求,针对性解决企业参与期货市场难点堵点。2022年以来,我们先后走进中石化、招商局、中广核、中化化销、中农集团、中国供销、中盐集团等,上门了解企业诉求,研究解决方案,开展专场培训。”该负责人说,展望未来,郑商所将一如既往秉承“市场优先”的服务理念,积极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助力央企稳健经营,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参会企业代表表示,此次培训班内容实用、针对性强,既有期货市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又有运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案例经验,让他们对期货市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他们今后的生产经营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