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保险+期货”十年磨一剑 永安期货不断探索金融支农新模式

王珞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王珞)12月9日,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永安期货承办的第18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保险+期货”农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以“惠农强农十年路,期货护航启新程”主题,共同商讨“保险+期货”的发展经验与前景趋势,着力优化“保险+期货”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金融支农创新模式,为加快推进“保险+期货”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2015年,我国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新模式——“保险+期货”试点正式拉开帷幕。经梳理发现,2013年,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龙头企业+场外期权”创新试点中,“保险+期货”就已经有了探索。永安期货的“云天化模式”就是成果之一。该模式通过农户与合作社签订保底租地协议,以套期保值和场外期权对冲玉米的价格风险,既保障了农户最低收入,也让农户分享了玉米价格上涨的红利,成为“保险+期货”的最早雏形之一。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秘书长冉丽指出,多年来,在中央一号文件的高度肯定支持和中国证监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期货行业勠力同心、砥砺前行,联合保险等相关行业,推动“保险+期货”在保障农民收入、服务初级农产品保供稳价、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经过多年实践,“保险+期货”已成为金融行业服务“三农”的一张闪亮名片。

  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王伟军表示,如今,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保险+期货”将期货价格、期货工具带到了田间地头,成为了党中央重视、地方政府支持、农户充分认可的农业风险管理手段,也成为期货市场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保险+期货”模式在推进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优化,已经形成“保底租地+场外期权+期货”“场外期权+粮食银行”“合作社+基地+农户”“保险+期货+基差收购”“保险+期货+订单收购+银行融资”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模式。

  据了解,从吉林的玉米、豆粕,到陕西的苹果、新疆的红枣、海南的橡胶,再到西藏、浙江的生猪,永安期货已经累计开展600余个“保险+期货”项目,涉及300余万吨农产品,惠及近30万农户。十年的时间,让“保险+期货”更具力度,以特殊的方式尝试解答“谷贱伤农”的世纪难题,坚守中国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粮食安全防线。

  中国期货发端于农业,服务于农业,更发展于农业。“保险+期货”十年磨一剑,已经发展成种植类与养殖类并存、大宗作物与特色农产品共惠、价格与收入双重覆盖的综合性农业保障体系。

  永安期货总经理黄志明认为,要从供需两方面发力,将“保险+期货”转型升级为更完善、更全面的普惠金融模式,实现中国期货“小行业”和中国农业“大市场”的双向奔赴。“一方面,持续改革供给侧,我们需要更丰富的期货工具和品种、更多元化的资金。另一方面,持续提升需求侧,我们需要更多懂金融、用期货的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户。”

  黄志明还表示,多层次资本市场正在深入中国乡村,将为乡亲父老提供普惠财富产品、产业股权投资、惠农贷款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在那时,只有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户有意识、有能力、有底气,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才能在中国乡村,真正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路径。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