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尿素期货为产业企业经营披“铠甲”

期货日报

  为给尿素产业企业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帮助企业稳健经营,日前,郑商所、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厦门(中国)期现合作论坛在厦门共同举办了2021年尿素期现合作专题论坛。来自行业协会、产业企业、期现公司的20余家单位代表参会,共同探讨尿素的期现合作模式,提升尿素产业链企业期现对接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尿素期货市场功能发挥。

  期货功能逐渐显现 产业认可程度稳步提升

  会上,产业企业普遍认为尿素期货的推出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尿素期货合约设计贴近现货市场实际,遵循期货市场规律,兼顾市场发展与风险控制,企业认可度较高。尿素期货实行厂库+仓库的交割方式,符合尿素产业的特点和现货市场的习惯。“期货是郑商所带给尿素企业在这个市场行走用以防身的‘盔甲’。”四川农资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氮肥部总经理张砚表示。

  据悉,目前已有160余家产业企业开户并参与尿素期货交易。在全国产量前10名的生产企业中,已有6家参与尿素期货;在全国前10名的贸易企业中,已有9家参与尿素期货;在全国前10名的消费企业中,已有3家参与尿素期货。另有多家小型下游企业参与尿素期货,涉及复合肥、板材、饲料、环保等多个领域。

  “无论是工厂环节、贸易环节还是终端市场采购环节,我们都面临脑力和智慧的考验。”张砚表示,做好尿素贸易很不容易,除了分析国内国际供需,还需高度关注如印度招标等动态。各种突发事件如工厂设备因故障短停或者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等,都曾经让企业拿到的好项目最终变为亏损。“感谢郑商所给我们带来了尿素期货。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尿素期货影响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期货价格充分反映了现货市场供需情况这一功能,在贸易环节体会非常直观。在尿素行业里,做一个坚定的‘守护者’,用好期货,用对期货,是我们在未来经营中的重点之一。”

  “尿素期货在帮助行业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方面切实有效。”瑞星化肥销售公司总经理孙红秋认为,尿素价格受供求结构、原材料价格、用肥季节、国际市场、国家相关政策和环保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波动较频繁。2009年以来,尿素价格总的波动幅度高达52%,年度平均波幅在20%以上,企业避险需求迫切。通过尿素期货的远期价格发现功能,一方面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高效规范的期货交割制度有助于引导行业优化定价模式、提升产品质量及仓储物流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记者从座谈企业人士处获悉,产业企业对尿素期货市场认可度逐步上升,这和郑商所最初合理设计合约规则和交割方式离不开关系。2020年1月尿素期货首次交割至今,15个月份中已有12个月份实现交割,共交割尿素14.6万吨,疫情期间期货市场的交割体系有效保障了部分交割区域的用肥供应,为稳定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河南晋煤天庆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晋煤天庆)化肥化工经理李中艺表示,晋煤天庆作为郑商所指定交割厂库,尿素期货上市以来,积极学习尿素期货交易交割规则,并逐步参与交割,与尿素期货市场共同成长。

  “晋煤天庆在去年2005合约上第一次尝试参与了交割,当时只注册了11张仓单,折合现货220吨。此后2009、2101两个主力合约均积极参与交割,仓单交割量节节攀升,2101合约交割量为4万吨,达到了郑商所批准的最大额度。目前,晋煤天庆组建了专业的内部团队负责交割,在仓单注册、质检、备货、组织发运各个环节形成规范流程。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承载更多的交割任务,保障期货合约的稳定运行、保证交割的顺利完成,充分发挥交割厂库的积极作用。”李中艺说。

  规避生产经营风险 企业参与模式不断升级

  尿素期货上市后,产业企业积极探索期、现结合方式方法,规避价格风险,通过将未来不确定预期变为相对确定的利润,经营稳定性得到进一步保障,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们对于套期保值的理解是,不预测市场价格的波动,但可以在市场价格的波动过程中赚取工厂合理的利润。作为企业来讲,最怕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库存过高,二是现金流不足。两种情况都有可能造成工厂降负停产。而通过期货市场,完全可以规避这两种风险,在无销售及库存压力的情况下,达到稳定连续生产的目的。”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期货部总经理苏晓欢说。

  企业在何时何价可以进行套保?在苏晓欢看来,这要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要跟踪工厂历史利润水平,判断合理利润水平区间。再基于供需平衡表,对未来几个月内供需情况做出分析。在出现供需宽松未来持续累库预期时,若期货盘面出现利润均值以上价格,就可在盘面进行套保。需要注意的是,套保考虑的是合理利润,市场可能会给出超额利润,企业一定要注意把控参与量,切记不可变套保为投机。

  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杰表示:“辉隆农资作为安徽省的龙头贸易企业,在当地市场上影响力较大,一旦我们大规模进行采购很容易引起市场价格上涨,为了更好地规避此类情况,我们开始通过盘面逐步买入的方式采购现货,减小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既有利于完成公司阶段性的采购任务,又避免集中采购给现货行业带来的冲击。”

  四川农资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程强认为,尿素期货的上市改变了“一买一卖”的传统业务模式。“通过期货交易形成的尿素期货价格,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的特点,能真实地反映出未来尿素价格的变动趋势。目前现货企业运用期货工具的能力逐步提升,凭借企业对产业发展和价格规律的经验优势,可以有效捕捉市场的期、现价差,获取价差收益。以前我们单纯判断价格波动,目前已经转换为判断期货、现货价差,通过期、现结合的对冲能够有效的锁定利润,降低风险,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丰富和创新企业的盈利模式,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尿素的经营不再是一种投机,而是一种投资。”程强说。

  对于企业而言,尿素期货的上市也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参与期货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各方面都是一个严苛的考验,对企业各个管理流程,包括内部管理、库存管理、头寸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以及公司领导班子及员工的素质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企业是一个全面革新和成长的过程。期现业务的参与,切实提升了我们公司的经营能力和员工的业务水平。”程强说,实际上,传统模式是以“交易”为联结,衍生出“服务”,对立博弈;而现代模式是以“服务”为联结,衍生出“交易”,合作共赢。

  “我们正努力从一个传统的尿素现货贸易商向尿素产业链服务商转型,寻求一种相对稳定盈利的贸易模式,为尿素上游工厂、中下游客户、期现公司提供专属定制化的深度服务和合作。”程强说。

  尿素期货上市时间虽不长,但从座谈会上的企业处获悉,除了传统的套期保值外,产业开始尝试合作套保、点价交易等新模式。

  作为参与期货市场较早的厦门市龙头企业,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化肥部副总经理胡铭表示,“2020年9月份以后,厦门国贸集团开始和山东贸易企业明升达展开合作套保,按照公司制度,严格实行100%的套期保值。为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跌价风险,我们参考当天现货市场价和期货价格确定了一个相对合适的基差,用于采购明升达尿素。借助期货工具,上游尿素厂、下游合作伙伴及贸易商实现了三方共赢。”

  浙江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氮肥事业部总经理杨才月表示,在尿素期货上市前,企业便做好了管理制度、风控、研投分析等各项准备,期货上市以后,逐步尝试尿素期货定价、仓单服务、现货点价、远期锁价、延期点价、储备套保等期、现结合的贸易模式,比如在非交割区,以UR2105合约价格+200元/吨作为浙江某仓库提货价格。目前浙江农资依托丰富的期货、现货经验,产业链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现货销售规模逐步扩大。

  助力复产保春耕 为粮食安全贡献期货力量

  记者发现,尿素期货在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之外,也为行业疫情期间用肥保供、参与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等方面发挥了作用,金融衍生工具协助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为粮食安全贡献期货力量。

  春节是生产企业季节性累库时期,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迅速蔓延,导致下游停工停产,物流不畅,尿素工厂被动继续累库,库存压力极大。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得益于尿素期货的存在,不少企业运用期货市场进行库存管理,通过卖出交割实现库存销售,避免因销路不畅、库存过大导致装置被迫停车。

  “今年年初河北疫情加重,周边复合肥工厂急需采购,在汽运无法进入、铁路运输时间周期较长的情况下,中农集团通过从期现公司买入河北衡水棉麻库仓单,然后发往附近复合肥工厂,缓解了当地由于疫情紧张导致的缺货现象。产业贸易商与期现公司合作,通过发挥自身下游渠道优势,将期货市场仓单输送至终端用户,在春耕备肥提前启动的情况下发挥积极作用。”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期货部分析师李响说。

  同时,参会企业对郑商所“商储无忧”项目表示肯定,李响认为,“商储无忧”项目鼓励承储企业将国家化肥商业储备与期货业务相结合进行探索,打通了春耕肥储备现货与期货的壁垒,承储企业拥有了可以对春耕肥储备库存进行远期价格风险对冲的金融工具。目前,中农控股已通过安阳万庄交割库申请了75张仓单预报,相当于现货1500吨,品牌为山西丰喜牌,现已完成质检工作,等待仓单签发。

  目前,在“商储无忧”项目的支持下,中农集团、中化集团等5家试点企业积极完成国家化肥商业储备项目,10万吨尿素承储安全合规,为500万亩田地的春耕尿素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郑商所总经理鲁东升在论坛上表示,尿素期货上市一年多来,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产业企业有序参与,期货功能初步发挥。郑商所围绕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开展了多项工作,并推出了“商储无忧”试点项目,得到了国家部委、行业协会、产业企业的积极认可。郑商所将不断总结创新,探索更多方式,让尿素期货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实体企业,为农资行业规避市场风险、稳步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