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金属多头落袋 套保资金涌入

期货贴水是否预示“强弩之末”

张利静 马爽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7月28日,贵金属投资者遭遇“过山车”行情。国内白银期货主力开盘迅速拉升并以7.99%的涨幅站上涨停,但随着国际金银价格回落,国内白银期货打开涨停板,大幅回吐涨幅,黄金期货亦冲高回落。业内人士指出,白银期货宽幅震荡,多空博弈大戏正式拉开帷幕。国际市场黄金期货价格一度小幅贴水现货,显示出当前市场分歧加大。银价大涨之后,产业资金套保及手握大量白银库存的投行“套保单”蠢蠢欲动。

  产业资本套保交易

  近期,贵金属资产全面开花,国际黄金、白银、钯金、铂金价格纷纷创下新高,并带动相关资产价格大涨。国内黄金卖场的黄金价格“噌噌”往上涨。根据周大福每日通报的金价信息,7月28日足金价格为573元/克,金条/金章价格563元/克,投资产品500元/克,三品种较前一天价格上涨幅度在12元-13元/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约三成。

  随着贵金属涨幅不断扩大,投资者的步调开始变得不一致。7月28日,伴随国际贵金属价格起伏,国内沪金、沪银期货坐了一趟“过山车”:先是开盘迅速拉涨,白银封上涨停板,但随着国际金银价格震荡,沪金、沪银期货开始大幅回吐涨幅,但全天仍旧收涨。

  “今天太刺激了,白银持仓收益盘中从6%一下子跌到了4%。”一位投资国际贵金属期货的投资者告诉记者,“当前这个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是正常的,一方面白银期货最近7天积累了30%以上的涨幅,前几天积累的获利单有落袋需求,且高价格对套保机构也有很强的吸引力。”

  据了解,在国际白银期货净多持仓不断增加的对面,天然的空头——产业资本的套保头寸也如潮水般涌来。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报告显示,截至7月21日当周,投机者持有的黄金投机性净多头增加4008手合约,至266436手合约;投机者持有的白银投机性净多头增加2886手合约,至46755合约,表明投资者看多白银的意愿升温;与此同时,黄金和白银的商业类净空头头寸较前一周分别增加1904手和1774手,侧面反映了产业资金套保需求增加。

  上涨有理还是空头诱多?

  方正中期研究院院长王骏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国际金价“震荡大牛”行情的背后有以下原因:第一,美国经济2019年来增长放缓,美元资产的虹吸效应减弱,加之市场对流动性过度宽裕的担忧,使黄金迎来快速上涨良机;第二,全球黄金矿山产能陷入瓶颈,黄金矿山品位下降,新增大型金矿难觅,从成本及供需层面支撑金价上行;第三,各国央行在2018年和2019年购金力度的强劲,今年全球央行购金的需求依然会得到支撑;第四,全球市场的风险大增,黄金的避险需求前所未有地体现出来。

  “看多”白银等贵金属价格的还有国际投行,以及手握大量贵金属库存的产业资本。他们一边为多头摇旗,一边在期货市场逢高“套保”。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市场黄金期货近月合约价格一度小幅贴水现货,这在涨势如荼的行情中较为少见。对此,中信期货贵金属分析师杨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国际黄金期货一度小幅贴水现货,主要反映的是市场对短期价格上涨的分歧。一般情况下,黄金由于其金融属性很强,期现结构都是正向为主。反向结构的持续时间很难持久,期现价差总是会回归。

  南华期货贵金属分析师薛娜对记者表示,此前因为运输中断等因素,COMEX黄金期货升水现货幅度达到了50美元/盎司以上,令期现套利交易盛行,COMEX黄金期货库存在短短4个月时间增加了3倍。“当前近月合约小幅贴水国际现货,应该跟交割压力较大有关。”

  王骏表示,从绝对价位看,随着金价突破前高1921美元/盎司,多空双方都将面临着该价位是突破还是回调的博弈,从目前的资金热度和投资者心理来说,近期可能上触或者小幅突破这一点位,但并不排除在此前后出现较大的反复。从相对估值来看,当下的黄金白银市场是利润加速和利润兑现阶段,波动性可能显著增加。

  行情能走多远

  伴随金银价格大涨,其他贵金属资产如铂金、钯金也强势跟涨。薛娜表示,最根本的原因是前一段时间贵金属资产表现比较疲软。比如,二季度,钯金价格出现大跌,黄金、白银和铂金价格普遍以震荡为主。而近期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以及西方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不断地“放水”,且随着经济重启,通胀预期不断升温,美国通胀保值债券(TIPS)价格不断上涨。在酝酿许久以后,贵金属市场开启了近期的单边上涨行情。

  对于未来贵金属价格走势,薛娜表示,短期来看,由于近期贵金属价格普遍涨幅过大、过快,同时美国疫情有好转迹象,避险需求出现下降,因此面临较大的回调风险。

  杨力分析,美联储议息在即,从过去的一个月美联储官员表态来看,可以归纳为增加宽松规模与保持不变两个派别,可见量化宽松规模将成为本次议息的焦点,在重大风险事件来临时,减仓规避为宜。贵金属市场短期波动率放大,正是利用期货管理风险的好时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