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白银“潮起”:国际游资的杠杆游戏?

张利静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是金子总会发光。本周,贵金属尤其是白银资产大放异彩。7月23日,继前一日涨停之后,白银期货主力再涨近8%,三天涨幅累计超过17%。

  分析人士指出,从技术上看,白银价格仍呈强势格局,但结合其他指标综合研判,未来上行空间和时间或较有限。

  国际游资席卷白银市场

  7月23日,在隔夜外盘贵金属继续冲高的背景下,国内贵金属期货开盘走强,白银期货主力全天涨幅维持在7%以上,截至收盘,白银期货主力合约当天上涨7.91%,收报5400元/千克;黄金期货主力涨1.11%,收报416.52元/克。

  从周一收盘价算起,白银期货主力3天来累计上涨17.4%,按照目前保证金水平计算,多头资金3天来持有收益约170%。 

  有业内人士表示,过去两天流入各类白银ETF或买涨白银金融衍生品的资金总额逾15亿美元,其中不乏擅长于高杠杆投资的散户与量化基金。

  对于这一说法,芷水投资总经理韩骁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白银ETF持仓今年大幅增加,的确可能是有多国机构和对冲基金进入,这一点从CFTC非商业净多头持仓在白银大幅上涨过程中净多头持仓竟然没有达到历史高位可以看出,如果资金没有跟往常一样大部分流入期货市场,那么能容纳大资金的选择可能就是白银ETF了。

  “白银价格大涨并非由于白银ETF持仓造成,很可能是采取白银ETF建仓,然后在期货盘面上暴力拉伸这一手段来达到盈利的目的。”韩骁表示。

  中大期货贵金属分析师赵晓君表示,价格暴涨离不开资金持续流入。首先,本周ETF呈持续大幅流入格局,环比增幅创出新高;其次,截至7月14日,CFTC数据显示,非商业即对冲基金为主的资产管理机构持有的白银期货期权净多头头寸自5月初以来一直呈流入状态。两者结合来看,散户和对冲基金的购买热情在近期井喷是行情暴涨的直接体现。

  金银比“避风港”有多暖

  金银比修复需求是本轮白银涨势强于黄金的重要原因。业内人士统计,从内外金银比价来看,最近三年外盘和内盘金银比均值分别为86和79,显示出内低外高特点。

  “在22日剧烈上涨后,目前外盘和内盘金银比均修复至81和77,预计未来国内金银期货比值将向下。参考2008-2011年贵金属牛市情形,在通胀预期回暖中外盘金银比从80附近回归至前期60附近正常水平后,最低降至33的历史低位,而目前外盘金银比已回到最近三年的70-80正常波动范围,按照历史估计,金银比还有较大下降空间。特别是在供给端扰动和光伏、电子设备工业需求回暖的带动下,白银走势短期或将明显强于黄金。”国信期货研究咨询部主管顾冯达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从投资角度来看,本轮白银暴涨是外盘率先启动走强,国内白银期货强势更多是内外差异过大情形下的跟涨修复。

  在顾冯达看来,内外价差的修复需求也为国内白银期货带来安全支撑。他分析,此前受到内盘走势滞后及涨停板幅度限制,22日白天国内白银期货合约较外盘涨势跟涨力度不足,未来仍有进一步补涨的空间。

  今年以来国内白银表现明显弱于外盘。“截至23日,COMEX白银与SHFE白银期货年度累计涨幅分别达到27.77%和20.54%。白银期货内外价差(SHFE-COMEX)22日收盘时降至-516元/千克,23日午间该价差已回归至-340元/千克,预计未来内外价差仍有约150元/千克的修复空间,还有约3个百分点差距才会回归至约-190元/千克的近三个月来均值水平。”顾冯达说。

  多头优势逐渐削弱

  白银大涨的同时,其大涨依据之一——高企的金银比正迅速缩减,7月23日该数值从前一日的85减少至81附近。机构人士担忧,白银飙涨会很快“退潮”。

  赵晓君表示,结合白银技术走势来看,短期强势无疑,但从其他相关指标来看,上行空间和时间较有限。

  “金银比已经触及近5年趋势线,但核心逻辑自3月以来并未变化,仍然是由实际利率下行驱动。而实际利率下行空间已逐步逼近3月低点,在目前宏观环境下,通胀预期稍纵即逝,不确定因素会冲击目前运行趋势。临近月底,美国财政刺激如失业救济金计划即将到期,在美国大选临近的敏感时期,市场可能过度乐观看待财政部能够延续此前的刺激计划。”赵晓君分析,短期价格调整可能随时到来,波动率快速回升不利于短期多头持有,做空需谨慎。中期来看,实际利率弱势、美国经济衰退造成的债务货币化仍然利多白银。

  韩骁表示,白银价格在全球疫情未缓和,特别是美国疫情未缓和导致美国持续推出经济刺激政策的时间段,会一直维持强势,待疫情开始缓和后将会冲高回落。如果之前持有白银相关投资品种,建议投资者可继续持有;无持仓者则可以少量参与白银多头持仓,但要注意控制风险。

  “操作上建议谨慎持有白银多单,未建仓客户不建议买入追高,黄金则逢回调买入,就套利来看,聚焦内外盘金银比值差异,短期继续看好金银比向下修复。”顾冯达建议。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