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守护者:油脂油料期货助力产业崛起
1993年,大豆期货随着大连期货市场开市的锣声而诞生。25年来,大连期货市场油脂油料品种体系不断丰富,合约规则逐步完善,服务产业的模式持续创新。如今,包括黄大豆一号、黄大豆二号、豆粕、豆油、棕榈油在内的油脂油料品种已成为我国期货市场运行最为成熟的期货品种体系。
同时,伴随国内外相关政策及宏观市场环境的调整和变化,国内油脂压榨等产业企业的生存方式、贸易模式、风险管理理念,以及相关产业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知、对期货市场信息与工具的利用日渐成熟,与时俱进,以服务“三农”等为主的创新业务层出不穷。
“领头羊”的秘密武器
“中国大豆产业在风险中的成长史可以成为我国农业领域风险管理很好的教科书,它的成长和逐步坚强,都离不开期货市场这个管理和分散风险的平台。”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龙这样评价期货对于中国粮食产业的作用。
事实上,这是国内诸多企业家对于以大豆等为代表的农产品期货的真实看法。
作为国内粮油领域不折不扣的“领头羊”,中粮集团是行业内运用期货工具促进企业发展的标杆,其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己任,在维护我国粮油市场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我们每一笔日常业务中都包含有两个系统,一是现货采购、销售,二是期货风险管理,即每笔现货业务就与一笔期货套保业务是配套好的。”中粮油脂副总经理昌木平说。
昌木平告诉记者,中粮集团涉足期货市场较早,积累了丰富成熟的市场经验,加上相关制度完善,以及坚持以套期保值为主的期货操作,这不但帮助企业规避了较大的市场波动风险,让企业长期经营稳定,而且在较为特殊的市场时期获取了额外的风险管理收入。他为记者讲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的一个案例。
“2008年国内粮油市场风起云涌,其中豆粕、豆油市场行情经历了大起大落,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与对市场数据的准确搜集和分析,我们把握住了市场运行的大方向。”昌木平介绍,当年他们针对国内自然灾害多发,粮油市场需求趋增的特点,从保证国内市场供应的角度出发,先是以较低的价格在国际市场大量采购大豆等油料油脂,随后为了稳定国内粮油价格和规避波动风险,又分别在国际期货市场及大连大豆、豆粕与豆油期货市场进行了大量的套保操作,同时配合有关机构加大了在国内现货市场上的豆粕、豆油供应量。
2007年年底与2008年年初,在大豆现货采购与期货套保计划制定好以后,他们积极地买进大豆,同时安排好生产。随后国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冰雪灾害,此时市场对粮油供应十分担忧,大豆、豆粕、豆油等商品价格全线上涨。因为可以运用期货工具来规避风险,他们货备得很充足。
“2008年,中粮集团的油脂加工能力与现在相比还比较小,在500万吨左右,油厂主要集中在广东等地,一个月的大豆采购量在50万吨左右,但那一年,为了保证国内供应,我们进口的棕榈油、豆油、菜油数量约100万吨。现在看起来这个数量很小,但在当时是很大的,持有这么多的油脂油料,所承担的价格波动风险很高。我们只有通过期货套保操作来化解。”昌木平说。
据昌木平介绍,当时中粮集团主要在豆粕近、远期合约上进行了卖出套保操作,在大豆、豆油等期货市场也进行了套保。很快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油脂油料价格开始全线大幅下滑。如果事先没有采取充分的风险管理措施将会损失惨重,但中粮集团不但没有出现损失,而且还获得了较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