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预计2017年国际粮价将温和上涨

粮油市场报

  2016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总体呈小幅震荡下降走势,全年水平略低于上年。结合全球粮食生产、需求形势判断,预计2017年国际粮价将先弱后强,总体将温和上涨。

  2016年:国际粮价小幅震荡下降

  2016年,全球粮食主产区在个别月份、部分地区遭遇不良天气,国际粮价出现短暂性上升。全年来看,天气情况总体良好,全球粮食生产正常,粮食供应充裕,国际粮价总体小幅震荡下降。12月份,中价国际粮食指数同比下降4.6%,反映国际农产品(行情000061,买入)价格水平的CRB粮食期货指数同比略低1.2%;全年平均水平,中价国际粮食指数、CRB粮食期货指数分别比上年下降0.9%、4.2%。

  小麦:先稳后跌

  2016年前5个月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变化不大,6月份受西欧产区天气干旱影响,价格出现6%左右的上涨,此后受美国小麦丰产打压,价格连续走低。年底,软红冬麦期货价格在接近10年低位徘徊,而由于12月上旬印度取消了10%的小麦进口关税,高质量小麦需求增加,硬麦价格出现反弹。12月份,芝加哥软红冬麦期货价格为145美元/吨,比2015年12月下降17.3%;美国硬麦现货价格为208美元/吨,比2015年12月上升7%。

  玉米:先升后降

  2016年一季度,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基本稳定,二季度受预期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减少 的推动,价格小幅上升;7月份开始,由于美国玉米产区天气良好,市场预计美国2016年玉米单产及总产量将达到纪录高位,玉米价格连续走弱,年底价格处于两年低位水平;12月份,芝加哥玉米期货、美国玉米现货价格分别为137美元/吨、133美元/吨,同比分别下降6.2%、9.5%。

  大米:先涨后落

  受厄尔尼诺气候影响,2016年初泰国、越南出现几十年来最严重干旱天气,两地大米出口价格二季度出现明显上涨;8月份开始,由于市场供应增加,我国进口需求减弱,大米价格有所下降;12月份,泰国、越南大米(含碎5%)出口价格分别为367美元/吨、338美元/吨,同比分别上升1.9%和下跌9.8%。

  2016年12月国际粮价总体上升

  2016年12月,CRB粮食期货指数继续上涨0.35%,CRB粮食现货指数上涨4.31%。主要市场中,美国硬麦现货月平均价格为211美元/吨,比上月上升3.43%;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月平均价格为145美元/吨,比上月下降3.33%。美国玉米现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月平均价格分别为133美元/吨、137美元/吨,分别比上月上升2.31%、0.74%。芝加哥糙米期货价格为212美元/吨,上升0.95%;泰国含碎5%大米出口价格为365美元/吨,上涨8美元/吨;巴基斯坦卡拉奇含碎10%~15%大米出口价格为340美元/吨,稳定;越南含碎5%大米出口价格为338美元/吨,下降10美元/吨。

  2016年,美国硬麦现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平均价格分别为194美元/吨、161美元/吨,分别比上年下降5.12%、13.86%;美国玉米现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月平均价格分别为137.5美元/吨、142美元/吨,分别比上年下降4.57%、4.5%;泰国、越南含碎5%大米出口价格分别为386美元/吨、360美元/吨,分别比上年下降6.2%和上升1.2%;芝加哥糙 米期货价格为229美元/吨,下降6.2%。

  2016年12月,油脂油料价格全面上涨,其中棕榈油价格涨幅较大。主要市场中,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为377美元/吨,环比上升3%;美国大豆现货价格为346美元/吨,上升3.3%;巴西大豆现货价格为397美元/吨,上涨0.51%;美国豆粕期货价格为318美元/短吨,环比上涨0.62%;美国市场豆油现货价格为36.37美分/磅,上升4.5%;加拿大油菜籽现货价格为388美元/吨,上涨1.58%;马来西亚棕榈油现货价格为723美元/吨,上涨6.95%。

  2016年,美国大豆现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平均价格分别为331美元/吨、362美元/吨,分别比上年上涨1.43%、4.34%;美国豆油现货、芝加哥豆油期货平均价格分别为31.87美分/磅、32.66美分/磅,分别比上年上涨5.58%、6.74%;美国豆粕期货价格为315美元/短吨,下降0.83%;加拿大油菜籽现货价格为366美元/吨,下降1.15%;马来西亚棕榈油现货价格为643美元/吨,上涨13.76%。

  2017年:国际粮价将先弱后强

  国际市场粮价变化主要受产需关系影响,2016年全球粮食产量增长、库存高企,粮食市场产需关系处于近两年来较宽松水平,是国际粮价总体小幅震荡下降的根本原因。

  从目前情况判断,2017年前期,国际粮食市场仍会受到高产量、高库存的打压,价格可能会继续低位震荡,预计下半年左右价格可能触底回升,全年国际粮价总体水平将比2016年温和上涨。

  经济增速可能好于预期

  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好于预期,有利于粮食需求增长及市场信心提升。经合组织(OECD)2016年12月中旬发布的经济领先指标报告认为,美国经济已经在11月开始提速,同时多个大型发展中国家经济提速迹象更加稳固,这预示着2017年全球经济将摆脱2016年的疲软态势,实现加速增长。全球经济加速回暖,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粮食需求尤其是工业需求增加,另一方面,经济走好能够提升市场信心和价格预期,为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提供有利的宏观环境。

  粮食产量增长库存庞大

  本年度全球粮食产量增长、库存庞大将继续对2017年前期粮食价格构成压力。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的报告,2016/2017年度(10月/9月),全球小麦产量连续第四年提升,玉米增产迅速,全球粮食产量预计比上年度增长4.3%,达到25.62亿吨,本年度粮食产大于需约2500万吨。同时,该年度全球粮食期末库存预计提高4.2%,至6.27亿吨,历史少有的连续四年增长,库存消费比达到24.7%,明显高于国际公认的17%的安全线水平,这些因素将对国际粮价产生持续压力。

  从具体品种来看,2017年前期小麦、玉米产需关系宽松,价格仍可能低位震荡下行;大米市场产需基本平衡,预计价格稳定。2016/2017年度全球小麦预计增产2.2%,达7.51亿吨,当年过剩量1100万吨,库存消费比达到34%,大幅高于23%~26%的安全线。2016/2017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大幅提升8.2%,达到10.4亿吨,产需关系由上年度的基本平衡转变为过剩1400万吨,库存消费比达到21.6%,明显高于15%的安全线。2016/2017年度全球大米产量约4.82亿吨,略高于需求量。

  美国小麦玉米面积缩减

  预计新生产年度美国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将明显缩减,推动2017年后期国际粮价触底回升。此轮国际粮价下降起始于2012年,目前,国际小麦期货价格、玉米价格分别处于近10年来和两年来最低水平,月平均价与2012年的高点 相比,小麦、玉米、大米价格分别下跌54%、57%、43%,长时间、大幅度的下跌将对粮食播种面积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来看,已有机构预测2017年全球主要粮食生产和出口国———美国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将大幅下滑。2016年12月初,著名私人分析机构Informa经济公司预测,2017年美国所有小麦播种面积预计为4730万英亩,比2016年大幅减少5.8%;2017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预计为9084.1万英亩,比2016年减少3.9%。美国农业部最近发布的未来10年农产品基线分析报告认为,2017年美国所有小麦播种面积将比2016年减少约3%,实际收获面积预计减少约6%,若如此,则将是几十年来最低水平;2017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实际收获面积均将比2016年减少约5%。

  美国农业部将在2017年6月份左右对新生产年度粮食产需做出首次预测,笔者判断,届时该报告对新年度美国小麦、玉米产量做出调减是大概率事件。根据以往经验,尽管报告公布之后的短期内全球粮食市场的实际供应不会发生变化,但会影响市场对后期的价格预期,进而影响后期粮价走势。

  稻米主产国采取保价政策

  泰国稻谷库存下降,主产国采取保价政策,大米价格稳中略升。泰国、越南是国际大米主要出口国,2016年泰国军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持续释放库存大米,目前泰国大米库存已经从2016年初的约1300万吨下降至800万吨,军政府目标是在2017年处理全部剩余库存。清除库存米的同时,需要补充新米进入库存,在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可供出口大米数量势必减少。此外,菲律宾将在2017年7月份取消大米进口限制,由于近年其国内大米产量减少,菲律宾将愈加依赖大米进口,目前看届时可能上升为第三大大米进口国,对东南亚大米需求产生额外提升。

  泰国、越南的稻谷政策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国际大米价格的重要因素。2016年10月底,越南行业协会将破碎率25%的大米最低售价设在每吨320美元,较前期略有提升。目前泰国国内常规稻谷价格在169美元/吨,接近其成本价,继续下降的空间不大。2017年,泰国将举行大选,目前泰国方面正在研究2017年的粮价政策,为获得稻农支持,预计该政策将在支持和保护大米价格方面有所加码,对于出口价格将会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笔者预计2017年国际粮价将先弱后强,下半年国际粮价将企稳回升,受长期积累的高库存影响,回升幅度不会太大,尤其应关注小麦价格,建议适时加强对全球粮食供需及国际小麦价格变化的监测力度,及时做好监测预测及预警工作。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