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商业的最高形式。我们应紧紧抓住当前机遇,在产能出清前、期现货条件兼备的情况下,尽快完成铁矿石期货国际化。”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曹慧泉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曹慧泉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用户,也是最大的钢材消费国和生产国,但是,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有时候是不相称,甚至是成反比的。“往往我们买什么,什么就贵,卖什么,什么就便宜,比较被动。”他说,“实体产品的金融化,与金融的紧密结合,以及用好期货这样的工具,对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形成自己的综合竞争优势来说非常必要。”
对此,曹慧泉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关于积极推进铁矿石期货国际化、建设国际铁矿石交易中心的建议》,并希望联合行业企业,进一步推进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化。
“螺纹钢期货、铁矿石期货上市以来,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遗憾的是没有形成国际化的市场。”曹慧泉说。
大连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2015年,铁矿石期货累计成交260亿吨,日均持仓7569万吨,按可比口径,约是同期新加坡铁矿石期货成交量的40多倍,行业内已有600余家产业客户参与交易,产业参与度接近30%。
尽管如此,铁矿石现货市场的定价目前普遍采用境外机构编制的普氏指数进行结算。这些指数采用询价方式,具有“小样本决定大市场价格”特征,比如普氏指数样本只有17万吨/天,TSI钢铁指数样本约200万吨/天。同时,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铁矿石期货市场,借助开放的金融政策环境,加快铁矿石定价中心建设,新加坡、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铁矿石期货年度成交增长率分别超过190%、440%。
曹慧泉提出,我国钢铁行业已正式步入去产能阶段,出于对境内企业资金风险的考虑,已有国际贸易商采用港口远期现货销售模式,此时正是大力发展期货定价、改变美元普氏指数结算的大好时机。
曹慧泉建议,一是推动、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尽早实现铁矿石期货国际化,年内打通国外主流矿山和相关机构参与境内期货交易的通道;二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完善、便捷的境外资金进出铁矿石期货的机制;三是要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开展铁矿石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四是要逐步引导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市场价格作为现货铁矿石定价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