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断完善,衍生品工具不断推陈出新,塑化产业链的经营思路、经营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浙江明日控股集团总经理助理兼化工事业部总经理邵世萍6月27日在杭州召开的2018中国塑料产业大会上说道。
会上,邵世萍以时间轴为脉络,回顾了金融衍生品工具在塑化产业链近年来发展中如何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从而促进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
从2007年大商所LLDPE期货上市到2008年塑化企业使用期货工具“小荷才露尖尖角”,再到如今以期货价格为参考的定价模式逐渐成为行业主流,基于期货工具管理市场风险也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塑化产业使用期货不知不觉已走过了十多年风雨路。
十数年风雨路 润物细无声
2007年大商所LLDPE期货上市,为整个塑化产业的上中下游企业参与价格风险管理起到了里程碑作用。据邵世萍回顾,2008年之前,塑化产业还是采用以采销为基础的传统贸易模式,产业对期货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都不高。但2008年,这一现象得到改观。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企业经营管理敲响了警钟,大家至今还心有余悸。在这样的情况下,期货避险诉求愈发突出。2009年大商所PVC期货上市进一步丰富了塑化企业可运用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塑料行业的特征就是价格大涨大跌,产业链企业都在夹缝中求生。”邵世萍指出。
浙江四邦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内基差交易最早的一家公司,公司总经理陈宇峰表示,近五年来一直在使用期货工具,并将此作为贸易核心工具来运用。“现在要把商品的贸易业务做好,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创新已经很难了。在把贸易核心业务做好的基础上,如果用期货、期权工具,可能就是在做一点小的创新或者为这个行业做一点服务。”
2014年至2015年,是塑料产业使用期货工具跨越式飞跃的一年,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有效引导了产业的周期联动。
“2014年上市了聚丙烯期货,让金融衍生品工具品种多样化,再次增加了塑化企业风险管理工具。当时国际原油价格大跌,能化板块多数商品维持趋势性下跌,价格波动幅度比较大、以买入套保为主要的贸易模式风靡市场。”邵世萍说。
华泰期货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强表示,市场的风险管理需求实际上是客观存在的,随着各种政策的推出,天时地利人和具备,市场快速增长也是情理之中、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