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38年来最干旱2月的阿根廷,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交易所再将大豆产量下调300万吨预估至4400万吨,由此点燃了豆类尤其是豆粕期货的多头行情。市场认为,这都归结于拉尼娜。但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近期发文指出,大多数计算机模型预见到了拉尼娜的衰退,拉尼娜在3-5月消退的可能性已经达到55%。那么,豆粕期货的“天气行情”会否就此终结呢?
“圣女”来了
走了“圣婴”厄尔尼诺,来了“圣女”拉尼娜,期货市场刮起了一场“豆旋风”。2月6日以来,国内豆粕期货大幅上涨,主力1805合约累计涨幅达12.68%;同期,CBOT豆粕涨幅也高达18.66%。
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李青表示,此轮粕价大涨的成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其一,当前备受市场关注的阿根廷大豆主产区干旱炒作,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其二,USDA2月份供需报告偏多。在最新USDA供需报告中,巴西大豆产量调增悉数冲抵了阿根廷大豆减产的损失,不过,从全球范围来看,总库存的意外下修对豆类期价构筑中性偏多影响。其三,国内进口豆压力“前高后低”。从往年季节性规律来看,2月适逢春节长假,进口豆到港量将降至年内冰点,3月之后随着节后需求重燃,月度进口量将渐次走升。
阿根廷旱魃肆虐,遭遇38年来最干旱的2月。截至本月初,占阿根廷大豆产量八成以上的三大大豆主产区之中,除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土壤墒情好于2008/2009年同期之外,科尔多瓦和圣菲两省旱情均触及2008/2009年同期程度。
阿根廷同样是豆油的主要出口国,但从盘面上看,干旱未对豆油产生的积极影响十分有限。2月6日以来,豆油主力1805合约涨幅仅4.35%。
上海东亚期货研发中心研究部经理许亮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油脂总体供应宽松,尤其是棕榈油主产国马来西亚和印尼步入增产周期,库存创出新高。同时,豆油在油脂消费的比重大约在30%左右,而豆粕在整体蛋白类消费的比重达到了66%。从替代性角度看,豆粕的重要程度也是远远大于豆油。“因此,阿根廷的干旱影响最大的是全球豆粕格局,其次是全球大豆格局,而豆油和油脂的总格局更多要取决于棕榈油的供需。”
去年年末以来,阿根廷主产区持续干旱,2月份后旱情加剧导致各机构纷纷大幅下调产量预测。据光大期货提供的数据,目前整体市场预期阿根廷大豆产量将下滑至4300-4500万吨;油世界则预期如果3月份持续干旱,则最终产量会下滑至4000万吨以下;美国农业部2月供需报告预测产量为5400万吨;而去年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780万吨。
“以美国农业部2月份的供需数据作为依据,2017/2018年度全球产量高于需求量大约为370万吨,也就是说只要阿根廷和巴西总产量比2月份的预估值低于370万吨,就会带动全球去库存。”许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