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对期货市场来说,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一大前提,其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期货功能发挥的质量以及市场效率。近年来,随着商品市场热点行情不断,大宗商品投资与股票、债券并列为大类资产配置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市场参与结构来看,机构投资、投机者所占比重逐渐提升。
以大商所为例,据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大商所法人客户持仓量占比达54%,而就在去年几乎同期,这个数据还在45%左右,在豆粕、豆油、棕榈油等成熟品种上,法人客户持仓占比超60%,单位客户已成为该市场的主导力量。
我国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长期以来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个人户多、法人和机构户少,民营企业多、国有企业少,贸易商多、生产加工企业少。在这种条件下,我国期货市场运行效率及影响力均受影响,反应到实体层面,就是定价权和话语权偏弱。
但近几年伴随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以黑色系为代表的多个实体产业波动剧烈,对于实体企业来说,企业风险管理需求凸显。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原油、黄金等龙头品种投资机会频现,国内方面,苹果期货、甲醇期货等热点不断,金融机构对大宗商品资产配置需求提升。
此外,随着国内商品期权推出,原油期货上市交易及铁矿石、PTA国际化的推出,期货公司“走出去”步伐加快,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期货市场也将成为趋势。
在上述背景下,国内期货公司客户结构迎来一波机构化小高潮,具体表现为特殊法人户保证金比例提升,包括期货资管账户、期货基金专户和阳光私募专户规模不断增长。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底,私募基金投资期货及其他衍生品共796亿元,较2017年增长45.3%。这些专业流动性提供者的参与,正在改变中国期货市场交易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投机流动性结构中,机构投资者身份的出现,令国内期货市场的金融属性进一步增强。这些投资者在投资方式上倾向于套利或对冲,追求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与传统中小散户追涨杀跌的投机行为有着明显区别。
由这一现象引出的市场配套建设不足也受到行业各方重视。这需要国内期货交易所就从品种创新、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配合。例如,深挖产品层次,创新期权及指数产品,为机构投资者的期货合约提供更加合适的投资工具及保护机制。而机构投资者充分参与的市场,所交易出的价格也更具公信力和话语权。
期货市场是零和博弈市场,在专业投资流动性的参与之下,留给单纯投机者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机构投资者增加将是这个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大量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对大宗商品市场逐渐熟悉和参与,大宗商品在整个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也会更加被重视,更加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