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起,大商所先后上市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PP),为变化中的塑料市场提供了风险的“避风港”。从初识期货工具到熟练套保操作,从标品套保到非标品套保、区域间套利等多种策略避险方式,从参考期货报价到基差贸易、场外期权等深层次利用期货价格,产融结合成为过去十余年以及未来塑料现货和期货市场发展的一大主旋律。
经营模式更新换代
2016年之前,市场定价以买卖双方谈判为主;近年来,通过大量交易形成的期货价格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成为市场定价的重要依据。如今,金融定价逐渐成为产业趋势,期货定价成为主流,也催生传统经营模式“更新换代”。
“以期货为重要参考的市场价格更为透明化、规范化,依靠石化开单、销售来赚取高低价差利润的传统贸易模式受到冲击。”浙江物产化工产业研究部相关负责人称。
2015年原油暴跌成本坍塌,塑料价格跌幅明显,而下游工厂因生产计划需要定期采购原材料,但是又对不断下跌的原材料价格感到恐慌。在此情况下,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业务应运而生。
“某段时期,产业持续去库存,价格跌势不止,产品去化难度加大。而通过基差贸易的新业务模式有效缓解了现货销售困难的情况,维持稳定的市场份额,加强客户粘性。另外,下游企业在订单配对下,通过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方式提前锁定了订单利润,以较低价格购进了原材料,进而提高了盈利能力。”浙江明日控股集团总经理助理邵世萍表示,这种互惠共赢的基差贸易模式也从2013-2014年的萌芽阶段逐渐成为近几年的主要贸易方式。
宜宾天原集团副总裁李剑伟表示,客户的长期稳定是企业追求的目标,期货工具在客户双方的定价机制方面有重大的帮助作用。基差贸易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定价模式的创新,既解决双方在价格博弈方面的争议,又能帮助双方利用不同的策略化解价格风险。期货团队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当期头寸,利用基差点价方式保护头寸,实现经营更加稳定。
自PVC期货上市以来,天原集团一直将期货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运用期货的理念主要是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基差定价和参与交割,作为常用操作手段。“就期货与现货关系发展来看,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关系。”李剑伟表示,期货在企业日常经营中扮演着套期保值的角色。
套期保值的原理决定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作为一种稳健的经营策略和财务手段,套期保值从来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追求“锁定成本和收益,规避市场风险”。反过来,产业客户大量参与期货市场,也给期货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流动性,更有助于价格信号的形成。
产融结合大有可为
时至今日,期货市场从原来的陌生交易市场演变成大家熟知和认可的风险管理市场。这一转变首先来自于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市场培训。李剑伟参加过很多次大商所组织的培训,他会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跟客户和产业伙伴分享,企业的投资团队、经营团队也都会积极研究。
“下一步,企业应从管好风险的角度提出价值回归。”李剑伟表示,这个价值的回归是建立在风险对冲的情况下,实现价值的回报。期货业务、金融工具可以帮助产业进一步的聚集,包括产能的聚集和规模的聚集。“一个行业如果有很好的风险对冲工具,且参与者众多,就具备做大这个产业的基础,需要用期货品种的多元化和相关性来更好地为产业的发展做好风险保障。”他强调。
而在产业链中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塑化产业链服务商”的中间环节也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将期货融入到对产业链的服务中。
“我们更多是把期货作为进行库存管理、风险对冲以及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的工具。利用期货市场的模式多种多样,策略因地制宜。”据邵世萍介绍,2017年开始运用期权的模式进行上游和下游深化的运用,到2018年全面开花,今年整个PP期现结合的数量、规模上能达到60-70%,标准品基本都在做期现结合,非标品有些通过期权方式在做。
同样作为贸易型企业,借助企业的优势,浙江物产化工通过采购、品牌、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各个方面的优势,打通上下游,在供应链集成服务上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效。
浙江物产化工已将期货视为供应链集成服务过程中生产利润锁定、远期产成品预售的重要工具。从这么多年的发展来看,企业已经把期现结合融入了商业模式,成为了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上下游纵向或者横向的延伸,来实现供应链集成服务。比如说PP膜和下游合作,是作为加工利润的体现。PP膜订单是提前下的,无非是从现货采购还是从期货上锁定,期货上会在原材料上做一个对冲,这是最简单的操作。” 浙江物产化工产业研究部相关负责人说。
从长远来看,产业集中度会逐步增大,企业规模的纵深度、延伸度也会越来越高,这对贸易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述人士看来,随着期货市场功能的不断发挥和制度规则的持续完善,塑料期货能够深度服务产业客户,具备引领促进产业发展的功能,在产融结合趋势下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