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农业或许很难插上金融的“翅膀”,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农业生产传统化和金融专业性难以调和。然而,当中国证券报记者踏上秦安县土地的那一刻起,这种传统思维已恍若隔世。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与大商所和华泰期货有关人士走进了这座四面环山的小县城,映入眼帘的是传统农业与新兴金融相交织的祥和气象;在这里,能够明显感受到金融衍生品已经开始扎根,县政府和县域塑化企业学会运用场外期权进行价格风险管控;与之相对应的是,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将专业性在这里发芽。
该试点项目的落地,已经改变了当地政府和产业的传统发展思维。一方面,该模式落实了金融扶贫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也发挥了金融衍生品的专业性。自2017年底开始,作为场外期权专业中介机构的华泰期货,已经为政府农膜采购每吨节约近1000元,累计节约政府采购资金近300万元,有效锁定了政府采购农膜的最高价格,提高了财政支出及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对于利润薄弱的农膜生产企业来说,同时也降低了原材料上涨所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
探索场外期权保价模式
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县辖17镇,总面积1604平方公里,总人口60.7万人。当记者走进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羲里娲乡”之称的县城时,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农业气息。正是基于这种山大川少的地理特质,秦安县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县和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有贫困村177个,贫困人口6万人,贫困面达10.92%。
传统农业发展如何与金融衍生品相结合?一切缘于2017年北京大学-大商所石化产业金融与商品期货高级管理课程班的同学在毕业设计中对金融衍生品如何参与到传统农业的风险管理的思考,作为班委成员的王强、叶皓、赵阳等同学经过充分的走访、调研并出具了初步方案。当这一方案摆在天水市副市长程伟东面前时,这个方案落地天水落地秦安成为了一种必然。程伟东在天水市提出试点“通过场外期权保价的风险管理方式助力政府在农用地膜采购的应用”。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秦安模式一步步初现雏形。
“秦安县的农业主要以种植玉米和水果为主,水果中尤其以苹果和桃子最多。”天塑滨海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赵阳告诉记者,玉米的种植需要农用膜的使用,加之该区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气候,既适应玉米的生长,又加深了对农用膜的依赖程度。同时,中低端农用膜几乎都是用塑料(LLDPE)制造,我国地膜行业每年对LLDPE的需求量在260万吨以上。
“由于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各类农产品的生产周期等原因,我国农用膜的需求具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华泰期货副总裁王强介绍说,一般来说,旺季集中在冬季和春季,而夏季,则是非常明显的淡季,需求非常低。同时,不同的农用膜产品根据用途不同具有不同的季节性特点,导致农膜价格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波动。
与此同时,为了响应中央聚焦“三农”的号召,大商所此前曾提出了利用期货市场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精准扶贫的设想,并在2017年与天水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期货市场助推天水市经济发展及脱贫攻坚合作协议》。基于此,华泰期货根据这一设想,于2017年底到2018年初在大商所、天水市人民政府、秦安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秦安县开展了金融衍生品在农膜政府采购中的应用,通过场外期权保价的风险管理方式帮助政府开展农用地膜采购,由此,“秦安模式”试点项目正式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