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白地”也有五彩歌——新疆最大易地搬迁安置点的脱贫故事

许晟新华网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7日电 题:“白地”也有五彩歌——新疆最大易地搬迁安置点的脱贫故事

  新华社记者许晟、马锴、阿曼

  这里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阿克塔什镇,地名译为“白石头”,是新疆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2017年以来,近1.4万名群众从更苦、更穷、更险的昆仑山腹地搬迁到这里。怎样让他们在这里住下去、富起来,成为当地脱贫工作的考验。

  三年来,他们平整荒漠,建起成片安居房,还配套兴建了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在“白地”中建起建制镇;他们开垦土地,引进企业,产业全面发力,给每个搬迁户找到一条致富路径,居民人均年收入近万元。

  搬出“新牧民”

  宽敞明亮的厂房大棚里,一台饲料拌料机轰鸣着。

  58岁的阿布来提·依西木身穿工作服,戴着口罩,一边铲着青贮饲料,一边指挥工友向机器喂入干草、精料等——作为拌料组组长,他对每一份料都特别上心。

  阿克塔什镇搬迁户以前大多是牧民。搬到这里前,养了一辈子羊的阿布来提,从没想过有这么一天,会以这种方式养羊。

  “以前养羊就是割草喂、山里放,多少辈都没变过。”阿布来提说。昆仑山里苦,风餐露宿是常事;山上坡陡怪石多,他经常听说有人在放羊时掉下山崖摔伤。

  辛苦与危险却换不来好日子。家里10来只羊,每年生七八羔,吃一半卖一半,不过4000多元的收入,仅能维持生计,想发展其他产业几乎不可能。

  破困局还需挪穷窝。2018年,阿布来提一家从叶城县乌夏巴什镇搬到阿克塔什,与大山作别。

  为顺应搬迁百姓的传统生产习惯,阿克塔什在建设之初便引进一家现代化的肉羊良种繁育中心,阿布来提和60多名工友变身“新牧民”。

  易地搬迁,让搬下来的老羊倌,添了好些新笑容。

  种出新生活

  又是一天清晨,40岁的麦麦提·多来提来到温室大棚,操作电机设备,打开覆盖在顶棚的黑色保暖棉层,检查西红柿长势。

  麦麦提是叶城县柯克亚乡2村村民,倒腾蔬菜是他曾经的营生。一年下来仅有的收入,连养活一家6口人都很困难。

  山里生活质量也不好。“以前吃的主要是土豆、洋葱,绿叶菜山里人没怎么见过,不会种也不太会吃。”麦麦提说。

  搬出来,他们才有了跳出贫困的希望。

  依托叶城县这个市场,阿克塔什镇改造3000多亩沙化土地,建成28座现代化温室大棚、1300多个普通的拱棚,向贫困户、困难户免费发放,发展蔬菜种植。

  今年5月,麦麦提承包了10个拱棚,种了辣椒、西红柿等多种蔬菜,7月又以每年5000元价格承包了一个温室大棚,种上反季节蔬菜。种菜加上其他收入,麦麦提一年进账超过6万元。

  在麦麦提的温室大棚隔壁,阿依吐尔逊·阿布都热西提的大棚里,三角梅、长春花、百合花等争奇斗艳,年仅19岁的她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种花能手。“把花送到县城巴扎上卖,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4000来元。”

  “这些天我正在考驾照,想买个车,将来还想开店、考大专、考本科。”阿依吐尔逊说,易地搬迁,给了她追梦的力量。

  闯出小梦想

  走进阿克塔什镇产业园一间制鞋厂房,25岁的布艾吉尔·艾木都拉身着黑色西装来回巡查,时不时停下给工人做示范。

  搬出来以前,布艾吉尔只能守着5亩地过活。山区天凉地薄,种下的小麦、玉米只够家里4口人的口粮,套种的10来棵杏树倒是能卖点钱。“一年最多赚个两三千元,想逛个巴扎都难。”

  没产业、没技术曾是制约南疆不少县市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让越来越多农牧民“有事做,有钱赚,有奔头”。

  如今,在阿克塔什镇这块“白地”上,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产业园拔地而起,已有9家企业入驻。

  “现在我每周都会打车去县城逛一次巴扎。”现在的布艾吉尔靠过硬的技术升职为小组长,管理着20多名员工。

  在安置点另一侧,当地政府建了青年创业园,给每个入驻商户发放5000元创业补贴。

  33岁的依力亚斯·麦麦提的电动车修理店,刚刚开业两个多月。

  “虽然刚开业,但每天也能赚200来块。”依力亚斯说,修电动车是搬来后新学的,“有技术,搬到哪都不怕。”

  托起新希望

  走进努尔艾拉·艾麦提亚孜的客厅,一张转角沙发、一张茶几、一台电视,墙上挂着三片仿画框的暖气片。

  “房子是两室一厅,62平方米,搬来时已通了水电气、网络。”努尔艾拉说,搬来时是拎包入住。

  一举告别漏雨透风、时常受洪水或泥石流威胁的土房子,固然让努尔艾拉高兴。更让上有老、下有小的她高兴的,还有搬迁后教育和医疗条件的改善。

  以前乡里小学是土坯房,又临近山脚,一下雨就闹水患。努尔艾拉说:“一年有近一半时间在停课,怕洪水把孩子冲走。”

  阿克塔什镇2019年建成镇小学,1900多名应入学儿童全部免费入学。

  “现在学校什么都有,也不用在书包里带水、带馕了。”努尔艾拉说。

  搬出来前,缺医少药,乡卫生院只能治感冒之类的小症。

  现在,离努尔艾拉的家仅5分钟路程,便是叶城县中医(维医)医院阿克塔什分院。“特别羡慕这边的老人,不用担心没地方治病,大一点的病也有救护车来接,半小时就能到县上的大医院。”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